首页>要闻 要闻
“洞察”号登陆火星 首次“交心”意义深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全球热点)“洞察”号登陆火星 首次“交心”意义深
新华社记者
经历6个月航行、近5亿公里征程,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26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并传回首张照片。这是人类首个致力于研究火星深层结构的探测器。
业内人士说,“洞察”号对人类火星研究有重要意义,把重点放在对火星内部的探索上,有助于人类更好了解地球本身乃至太阳系,甚至借助这些信息来寻找系外类地行星。
【新闻事实】
“洞察”号有“三条腿、一根手臂”,展开后着陆器宽约6米。着陆器是“洞察”号的核心部分,在火星上的所有探测活动都将由它来完成?!岸床臁焙派匣勾钤亓耍巢恐饕蒲б瞧?,分别是地震测量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
与前辈“勇气”号、“机遇”号等火星车不同的是,“洞察”号大部分科学任务将通过原地钻探实验完成,因此“原地不动”将是“洞察”号今后两年设计任务时间内的主要形态。
“洞察”号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巴纳特对新华社记者说,科学研究已掌握了火星表面、大气层、电离层状态等信息,“洞察”号的使命是通过探索火星内核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同时增加人类对地球起源的认识。
美国航天局官员表示,“洞察”号以及其他计划中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人类登陆火星探测的前奏。
【深度分析】
正因为有“动力”,人类的火星探索才会孜孜不倦。
首先,这个红色星球被视为人类太空移民的首选目标?;鹦鞘翘粝抵杏氲厍蜃钕嗨频男行?,不仅有季节、有昼夜,而且从十几年前发现水冰,到今年发现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存在液态水湖,这些发现大大增加了人类在火星可持续生存的可能性。
第二,人类探索火星的背后还有来自政界、学界、产业界等多种多样的需求。有的认为人类必须成为多行星生物,有的认为生命的火种其实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来自火星,也有的希望以宇宙探索来推动人类科技的革命性进步。
弥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非易事,人类距离火星还有点“远”。
首先,不好去?;鹦怯氲厍虻木嗬氪笤际窃虑蛴氲厍蚓嗬氲模保担氨?,重重挑战包括载具和燃料技术如何突破,如何获得足够的氧气、水和食物,以及如何避开或“挺”过太阳风或辐射等危险。其次,也不好回。宇航员要等到地球和火星再次正确对准轨道才能返航。
美国航天局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展开对火星的载人探索。不过,对于人类多久后能真正抵达火星,美国专家意见也不统一,认为以现有预算,少则10余年,多则半个世纪。
【即时评论】
“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自我追问是人类探索的原动力?!岸床臁焙乓剿鞯牟恢褂诨鹦堑摹澳谛摹?,更是人类的过去与未来。从地球到月球再到更广的太阳系,人类的探索能力正加速提升,人类恰恰也是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
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从太空望向这个蓝色星球时,人类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在这里和谐共存的必要性。从母星球望向太空时,人类可能需要携手并进才能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背景链接】
美国航天局的姐妹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2004年着陆火星,实际工作时间均远超其最初设计的3个月。前者于2011年被宣告任务结束;后者今年6月因火星尘暴与地球“失联”。
“好奇”号火星车2012年8月在火星着陆,原定任务期为两年。美国航天局研究人员今年6月说,“好奇”号在火星岩石和大气中发现新证据,显示火星可能曾经存在生命,甚至可能仍存在生命。
各国航天机构还酝酿着多个登陆火星计划。2020年前后,美国计划发射下一代火星车“火星2020”;欧俄计划联合发射“火星生物学-2020”火星车;中国计划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参与记者:谭晶晶、郭爽、杨骏;编辑:柳丝、赵嫣、孙浩)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火星 人类 洞察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