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网红们戒糖、戒碳水 你也想试试,但真的科学吗?

■廖木兴/图
许多人觉得吃甜食能缓解郁闷,开朗心情,嗜甜欲罢不能。但糖类对健康并不友好,因此诸多超重者尝试戒糖减重保健康。近日有位国外博主Arielle分享其戒糖30天的过程,引起网友跟风。她称,戒糖初期感到不开心、头痛、憎恨一切,最终戒糖成功,不仅体重减轻、皮肤更加细腻光泽,精神状态也得以改善。国内亦有许多网红博主推崇“戒碳水减肥法”,拒绝食用谷物主食、土豆、红薯等块茎类食物,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有效,吸引了很多爱美人士加入,戒碳水打卡群、使用戒碳水APP应运而生。
不过,糖类、碳水化合物真的是肥胖、亚健康的祸源吗?新快报记者邀请专家,帮助读者更科学地认识糖类、碳水化合物与健康减重。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不要混淆“糖”和“碳水化合物”
吃甜食会导致发胖几乎成为共识,因此许多爱美人士严格控制甜味食品摄入,由于此类食品成分中的糖类多为蔗糖、葡萄糖,而葡萄糖、蔗糖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戒碳水,不吃谷物主食也被提上日程。
事实上,糖经过代谢转化能成为脂肪,过程是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这样看来,戒糖减少糖分的摄入是从源头上减少了能量过剩、脂肪增多的可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教授提醒减重者,切莫混淆“糖”和“碳水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绝非仅仅是淀粉,包括葡萄糖等不能再分解的单糖,蔗糖等由两个单糖构成的双糖,3~9个单糖构成的寡糖,10个及以上单糖构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因此,戒糖不等于戒碳水,而盲目、笼统地戒碳水并不可取。
“糖”和“碳水化合物”都非常重要
博主Arielle在30天戒糖行动中的第2天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不开心、头痛、暴躁、疲惫、憎恨一切。这并非博主意志不坚,而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对身体非常重要。
柳春红教授指出,葡萄糖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碳水化合物作为人类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约50%以上膳食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碳水化合物也构成组织结构和生理活性物质;同时肩负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身体会动用体内蛋白质来产生葡萄糖,因此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给会减少蛋白质的消耗;此外,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抗生酮作用、参与肝脏解毒等。
大脑对于糖的依赖渴望也有因可循,甜味确实能让人感到快乐。研究表明,接触甜味食品时大脑会释放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多巴胺;食用甜味食品后,糖分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大脑则释放内啡肽等让人容易感到开心的物质。但随着血糖的下降快感消失,这样过山车般的快乐波动会促使爱“享乐”的大脑发出多吃甜味食物的讯号。
柳春红教授强调,人的大脑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和氧,也可以利用少量的酮体,假如供应中断3~4分钟都会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每天摄入130克,即52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是大脑平均最小的葡萄糖用量。
TIPS
健康减重:高蛋白低碳水合理搭配
尽管盲目戒糖或戒碳水于健康无益,而且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不少网友也因此出现脱发、月经不调、便秘、低血糖、情绪低落等问题,体重反弹也更猛烈。如果不戒糖、不戒碳水,又想要健康减重,饮食上还有更快捷、舒适、健康的操作方式吗?
柳春红教授表示,饮食上完全戒糖、戒碳水不可取,而要健康地摄入碳水。为满足脑部及葡萄糖依赖组织的需要量,中国营养学会确定,我国成人的平均需要量是120克/天,可接受范围为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0%-65%;摄入膳食纤维20g~30g/天;每日限制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g以内;同时,碳水化合物来源应含有不同种类的谷物,特别是全谷物。
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目前公认的减肥膳食是高蛋白,即供能比占20%-25%;低脂肪,即供能比占20%-30%;低碳水化合物,即供能比占45%-50%。健康人群摄入蛋白质的建议占比则是10%-15%,脂肪建议占比是20%-30%、碳水化合物的建议占比是50%-65%。
可见,戒糖并非戒碳水,每日摄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戒除摄入多余的精制糖、游离糖,才有利于健康减重。
甜食可以不吃, 游离糖却难以躲避
博主Arielle本以为戒糖只要不吃甜味食物和淀粉即可,但她在准备沙拉的过程中发现所有沙拉酱都含有糖,而糖“多面手”的身份让她难以确定食品是否添加糖,只好食用柠檬汁拌沙拉。Arielle在戒糖方面的谨慎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看似不含糖的食物其实隐藏着甜蜜的陷阱。
制造食品中各种添加糖即游离糖,包括白砂糖、红糖、冰糖、果糖、蜂蜜和果汁的糖分等。世卫组织建议,每日游离糖摄入量要控制在摄入总量的10%以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同样建议添加糖每日摄入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不要超过50g。
往往一听可乐、一奶茶已经占用完每日摄入游离糖名额,但让戒糖者防不胜防的是游离糖与淀粉、饮料等明确的含糖食品不同,即便不吃甜食、不喝饮料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入坑”,比如猪肉脯、葡萄干、沙拉酱、美乃滋、酸奶、纯果汁、乳酸菌饮料、调制麦片、火腿肠、面包、粗粮饼干等,查看配料成分表,都能找到游离糖的身影。这也是一些戒糖减重的患者整日“清淡饮食”“戒口自律”但仍减重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编辑:赵彦
关键词:网红 戒糖 戒碳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