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沈阳:让“老”的新起来 让“新”的壮起来
沈阳发挥区位空间优势,推进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优化创新机制和环境,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产业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建设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
“醒得早”的沈阳市,40年前曾是全国闻名的改革窗口。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的“责任状”、全国首家破产企业的“通告书”、被誉为“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纽约发行“美元股票”……连新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也发芽在沈阳。
而今,沈阳改善营商环境再度打头阵,在中德装备园首推“无费区”,推广“承诺制审批”,入选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在重点国有企业铺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国有“一股独大”的局面;以吸引人才为抓手,依托产业联盟激发创新活力……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改革脚步有时快有时慢,却从未停歇。
沈阳全力推进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等“四个中心”建设,不断迈出发展新步伐,开启振兴新征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上世纪80年代,沈阳推出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式。进入新世纪,沈阳企业大规?!岸嵛鹘ā崩硕笔茁终裥说男蚰?/p>
1986年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一天已载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册。
素有共和国装备部美誉的沈阳市,不乏敢闯敢试的破冰精神。上世纪80年代,作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沈阳顶住各方压力,先人一步推出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式。这些改革“大招”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争议四起。沈阳市领导保持改革定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要我们只当传达室,而是要做‘变压器’,不敢大胆探索和试验,就谈不上创造?!辈辉偃萑炭魉鹌笠蛋延笠低舷滤?不再容忍亏损像瘟疫一样蔓延而无人担责,沈阳就这样凭一部城市行政法规果断开路,为1986年底我国出台第一部《企业破产法》奠定了案例基础。
“跳出企业改革内部打转的窠臼,沈阳企业大规?!嵛鹘ā硕笔茁终裥说男蚰弧?。沈阳市委常委李松林说,2002年以来,仅铁西区就迁出企业320多家,腾出土地9平方公里,获得级差地租300多亿元,盘活资产500多亿元。破解了困扰国企“钱从哪里来”的老大难。从2002年到2017年,铁西区生产总值由77亿元增长到883亿元。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变迁的铁西,为东北振兴贡献了“铁西样本”。
创新驱动增底气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沈阳提出要依靠创新驱动,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做强新兴产业增量
沈阳制造一贯实在,钢材、铜件都用最好的。比如,沈乐满热水器比南方产品零件多一倍,热衷于评“国优部优”却不善跑市场,不打广告。醒得早却跑不快,结果经不起市场洗礼,轻工产品凡是南方能干的,沈阳企业几乎完败。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沈阳涌出下岗潮。改革,松口气、慢半拍都不行。第一轮振兴10年过后,2014年新东北现象卷土重来,沈阳经济发展再度滞后。
困境,改革;再陷困境,再改革。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描摹沈阳40年来的跌宕起伏说,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解决?!氨热缟蜓艄ひ堤?重工业过多依靠投资拉动;国有经济太沉,民营经济过轻;政府伸手过长,营商环境短板过短?!?/p>
2016年4月份,国家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沈阳改革再次站到潮头浪尖。
转型,怎样才能轻快一些?沈阳机床为了赚取“心脏”利润,果断剥离普通机床业务。历时7年投入10多亿元,代表行业攻克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台智能数控机床,创新商业模式由此发轫,与腾讯、神州信息等“云端”公司合作,构筑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谷、智能工业云在内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起跳,也把连续亏损的帽子摘掉了。
“让老的新起来,让新的壮起来?!鄙蜓羰惺谐そ形衔?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做强新兴产业增量。
而今迈步从头越
沈阳从“制造”向“智造”迈进,2017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
自1978年诞生中国第一台机器人,沈阳机器人产业由过去自发生长迈向了今天的全面开花。新松机器人公司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沈阳。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省市同时把机器人产业放在政策扶持的聚光灯下。新松机器人公司掌门人曲道奎感慨道,加大新兴产业比重已经成为沈阳转型的“城市意志”。
仅2017年,沈阳传统产业就实施了149个智能升级项目,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
新问题新矛盾,总是“一山放出一山拦”。凭借“两化”融合改革,沈阳制造已经变得智能、精巧。但是,继续向核心技术深水区迈进,又缺乏高精尖人才的跟进。为此,沈阳改革人才激励机制,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分配政策导向,实施“沈阳人才新政24条”,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引进和利用海外高质量智力资源,加快中德装备园、沈阳国际软件园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建设。沈阳机床、鼓风机等一批国有企业把研发触角放在了一线城市和海外科技前沿。
咬定改革创新不放松,再度彰显沈阳的可贵担当。近年来,120万吨乙烯三机、AP1000核主泵等60余项大国重器先后问世,高精尖的沈阳制造为天宫、蛟龙、航母、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作出了贡献。
发挥区位空间优势,推进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更好支撑带动区域发展;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优化创新机制和环境,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产业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建设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此来重塑环境,聚集资源,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
姜有为回顾沈阳40年来的改革历程说,滚石上山,久久为功。改革没有完成时,沈阳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改革这条主线,把振兴大业做实。(记者 孙潜彤)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沈阳 改革 创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