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开启对建筑的追溯

罗马角斗场

《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ぁ泛蜗?罗隽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读书者说】
汉学家宇文所安谈及中国古典文学时,颇敏锐地提出,古典作家的创作动力,来源于对不朽的期许。所谓不朽,即是时间消弭的印痕,抹除生与死的界限,借助作品一次次地被翻阅,作家被读者不断地记起并评价。这样,古典作家的身躯虽不复存在,但其精神记忆永不消逝。
其实不单单是文学,任何一种艺术都带有对不朽的渴望。现实生活如此,人亦如此。人类的存在从来不是因为当下,而是因为堆叠的过往记忆。记忆决定了我们的模样,记忆也构成了人类的历史。如果说作家书写的记忆是内在的、抽象的,那么,建筑家通过建筑表达出来的记忆则是外在的、具体的。建筑应当是诗意的栖居之地,除了实用之外,更应该有种意义上的指归。这就是说,建筑不单纯是技术的,还包含着人文性和历史性。古建筑和城镇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应当重新被记起和修复。
何晓昕教授和罗隽教授合著的《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一书,便是对建筑和城镇记忆的追溯之旅。本书主要讲述了欧洲四国是怎样在时间的打磨、战争的摧毁、人为的破坏等外在威胁下,保留住悠久的建筑和城镇,拥有属于本民族独特的建筑景观。这种追溯,不仅展现了欧洲四国修复建筑和城镇的方式,更剖析了其后所隐藏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建筑和城镇从来都不是个体,不能被独立看待,而应放在一个时代和民族的语境下去观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记忆才不会消失,一个民族的特性也才能通过建筑直观地表达出来。
在《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ぁ芬皇橹?,作者认为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さ某晒Γ驹蛟谟诙约且涞谋4妗1热?,书中提及的意大利建筑的记忆是“伤怀”,法国建筑的记忆是“破坏”,英国建筑的记忆是“对往昔向往的情感”,德国建筑的记忆是“对民族身份的强烈追求”。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建筑记忆的化身,也是理解和保护古老建筑的关键。那些致力于?;す沤ǖ慕ㄖ颐牵阋源宋行?,展开了各种尝试。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或者他们的观点遭遇到严厉抨击,但在这些具体的实践之中,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和修复古建的重要意义。
在一般人看来,建筑提供了居住场地,为我们遮蔽掉外在威胁,拥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居之地,这是建筑的基础作用。在这本书里,建筑还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记忆,它带有自身归属感和情感指向。比如书中提到的勒-杜克对圣玛德琳教堂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修复,即大面积拆掉重建,这对早期的圣玛德琳教堂可谓是致命性毁灭。勒-杜克选择这种修复方式,一是来源于对“风格统一角度”的需求,二是由于其内心深处对宗教的怀疑态度。这样,现今呈现出来的圣玛德琳教堂,已不单纯拥有868年修女建造的修道院的记忆,而是在历经多次修复之后,重叠上了后人的记忆。我们透过对圣玛德琳教堂的修复,从墙体的设置、拱形的变化、外在的装饰等等,可以窥探法国历史、文化乃至宗教的变迁史。
这就是保护建筑的意义了。记忆构成了人类的一部分,也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我们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古建筑作为一种记忆,能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那些伤痕累累的建筑,控诉着战争的残忍和无情;那些宗教气息浓郁的装饰,表达着先人对宗教的痴迷;那些风格新奇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性。正如书中写的那样,“历史建筑受到保护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也因其固有的美、建筑质量及教育价值?!蔽颐悄茉诠爬辖ㄖ锟吹饺死嗟钠鹪春头⒄估蹋扔型庠诘慕ㄖ问?,又包含着深远的精神含义。
我想,若我们徘徊于某一个陌生国度,能迅速辨认出这是属于哪一国的建筑,那这个国家的建筑记忆便构建起来了。因为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和审美,决定了它只能属于这个国家。
?;そㄖ统钦虿⒉皇且皇本涂梢酝瓿傻模羌复踔良甘说氖虑?。欧洲四国的修复之路,就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前进;修复建筑和城镇不能盲目借鉴,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建筑特色,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去适应不同的修复对象。本书列举了欧洲四国?;そㄖ统钦虻木咛遄龇?,像是意大利对建筑的先天崇拜,让他们把绘画和考古也融入建筑保护之中;像是法国努力寻找“匠人们当初制作建筑时的真正尺度感”,在回归原初和融入现代元素之间徘徊游离;像是英国侧重建筑的“风景如画”,努力保持古建的原真性;像是德国,在家国和人类之间争论与取舍……每个国家对建筑的保护,都融入其先天特性,在?;ず推苹抵腥〉靡桓鑫⒚钇胶狻9沤ㄖ?、古城镇因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需要做的就是?;ぴ刑厣图且?,但要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保护显然不太现实,?;け旧?,就是在改变原有的历史肌理,大多数建筑家就只能在保护和破坏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显然,这本书虽详细列举了各国保护建筑和城镇的经验,但都没有给出最终的确切标准。在作者看来,没有一个修复实例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一个修复实例是绝对坏的。辩证地看问题,或者说让每位读者去思考修复的可能性,是作者的用意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欧洲四国在建筑和城镇保护方面的经验,或多或少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特别是本书最后从单体、区域和城镇三方面的实践入手,这就从单个建筑上升到了整体建筑,我们要修复的不仅是单个古建,更应该有全局视野,从整个区域环境或者文化背景入手,去协调单个建筑过去与现在的平衡,去寻求多个建筑之间的关联,进而建立起风景如画的切斯特,或者“不死的威尼斯”。
这本书毋宁说是一本介绍欧洲四国建筑和城镇保护的书,更应被当成中国建筑和城镇?;ぞ阎椤J橹性谔傅揭恍┚涞谋;そㄖ统钦虬咐?,会追问比对一下中国应当如何修复与之相近的建筑和城镇。于是,表面上大谈欧洲的保护举措,其实质,仍是在为中国建筑和城镇?;ぱ罢乙恢滞揪逗涂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也紧追其上,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盲目追求新潮建筑,随意舍弃古建筑和城镇。何晓昕教授和罗隽教授再三指出,对一个民族来说,古建筑和城镇才是根本,它不仅拥有自身的美感,更铭刻着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我们要建设文化自信,建筑和城镇?;な呛芄丶囊桓龌方?。
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筑和城镇?;?,他曾对学生说,古建筑和城镇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梁思成先生深感古代建筑和城镇的伟大,他不遗余力发掘和?;け灰磐蛘弑袅傧У慕ㄖK?,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些也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像北京城墙、佛光寺、应县塔等,都已不单纯是外在的场所,而是内在心灵的完美展示,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和内在心灵史。
唯其如此,?;ぶ泄ㄖ统钦蛟诘毕孪缘糜任匾?。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建筑背后所带有的各种记忆。人是短暂的存在,但借助建筑、哲学、文学等等,我们或许能够超越这种短暂性,去追寻自己和人生的根源,从而获得长足记忆。可以说,这是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中国建筑应当回归,应当凸显中国本土的建筑特色;建筑家应当担负起?;さ闹厝?,在重视历史肌理的同时,适度融进当代创造性,让建筑和城镇成为一个国家长久的历史记忆。
(作者:王亚惠,系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编辑:杨岚
关键词:建筑 保护 城镇 记忆 开启对建筑的追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