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风送爽 防燥护阴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但在处暑以后一般会是早晚比较凉爽。秋分、寒露、霜降时的气候特点是:暑热基本消除,秋凉逐渐加重而转寒。另外,还有初秋、中秋、晚秋之分。故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说。在整个秋季,一般来说,雨水会变少,天气干燥,植物会出现枝叶枯黄、碧草变萎、硕果累枝,自然界的万物多呈收藏之势,西风常起,清轻肃杀肃降之气多现。晴朗之日,碧空如洗,大雁南飞,金风送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诗赞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就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碧绿时”。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愉悦心境 防止悲秋
古人有言,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即更要培养自己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饱尝和领略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喜获丰收之感和之情,达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以应秋日容平和收敛的主气。
调整作息 早卧早起
因早卧顺应了秋日的养收主气,可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养肝阴、敛肺气。早起可多吸纳负离子含量较高的新鲜空气,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改善脑功能,并帮助智能的恢复,醒脑提神,与日月俱新,与人体生理节律同调,凝集秋日的晨光清露和轻清之气,增强生机活力,故在可能条件下,在保证每晚6~7小时睡眠的同时,适度早卧早起。并注意衣着的适时增减或添加,既不可汗衣久着,过度贪凉,也不宜完全拘泥于“春捂秋凉”之说,尤其是年过六旬或古稀之人,更应根据各人的实际状况适时调之。
饮食调摄 适度均衡
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且辛味入肺,酸味入肝,辛味能胜酸,故秋日饮食应少辛多酸,以防肺气过盛,出现金克木之象;同时秋日乃燥气当令,易于伤阴,故又应适当选食一些凉润或甘而温润的饮食,或营养价值较高、略具补益之性的饮食,以及应季瓜果、蔬菜。且注意“三秋”选食应略有差异:初秋时节饮食乃以清淡为主,多食瓜果蔬菜、薄粥或清凉饮料,以助清热、防暑、敛汗、补液之需和增进食欲;中秋时节可略增一些药食兼宜的淡补之品,如莲子、百合、银耳、蜂蜜之类;深秋时节,略加一些温润之品,如黑芝麻、核桃仁、红枣、桂圆等健脾益气、补肺养肾之物。当然亦不宜大补、峻补,大量摄入温肾壮阳之物。由于秋季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有所增强,容易“长膘”,故尚应有所节制,注意饮食均衡。
动静有度 适量适时
秋日由热转凉转寒,是人们出行活动、锻炼身体的黄金时节,登高爬山、做操、打拳、跑步、跳舞、练气功、旅游等可随时进行,以利胸怀舒展、全身气机贯通,增强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但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量、有度,剧烈运动不宜过多,旅游应有间歇。因为过度运动不仅无益反需有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人,更应控制量,把握好度,登山、跑步、旅游应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宜选择散步、郊游、打太极拳等节奏较慢、较为简单易行、易于自控的方式锻炼。人是要动的,但不要完全听信一天要走几万步,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旅游目标的“神奇”传说。(刘绍贵)
编辑:赵彦
关键词:秋季养生 防燥护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