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
新华社巴黎10月22日电 记者手记: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韩冰
播种一个太阳,让能源从此用之不竭,这是人类的一大梦想。
如今,在法国南部海港城市马赛以北约80公里处的圣保罗-莱迪朗斯小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组织的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正在埋头“筑梦”。数十年后,一个“人造太阳”可能在当地流水潺潺的迪朗斯河边升起。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圣保罗-莱迪朗斯的ITER组织总部,深入到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建设工地现场,目睹和感受这个堪与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工程相媲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宏伟与复杂。
ITER组织建设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是一个学名叫“托卡马克”的装置。该装置的形状像一个平放的轮胎,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约束温度高达1亿摄氏度的处于等离子状态的核燃料,让作为燃料的氘元素和氚元素在超高温下持续发生受控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巨大能量。
这个反应堆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最复杂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因为其反应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一样,所以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上吊车林立,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占地6000平方米、高60米的装配车间,由7个参与方(30多个国家)分别制造的部件陆续小心翼翼地运来,在这里完成清洗、检验和预组装;在占地1.2万平方米的极向场线圈绕制车间,4个直径为17至24米的极向场线圈的绕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线圈是反应堆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它们,才能构建磁场,为热核反应提供“容器”。
此外,扮演反应堆的生命线角色的配套电网、不可或缺的冷却系统也都在建设中。整个工地虽然很大,但却几乎没什么声音,给人一种“历史总是默默前行”的感觉。
ITER组织总干事贝尔纳·比戈告诉记者,目前反应堆的工程建设已完成一半以上,根据目前的日程表,ITER将于2025年底实现首次点火,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然后将于2035年开始聚变实验,最终将于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能的商业应用。
ITER组织成立于2007年,共有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七方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方共同努力播种“太阳”的进程中,中国的表现十分突出。
据ITER组织内外关系与总干事行动办公室主任金炬介绍,自2008年以来,中国陆续承担了ITER组织分发的10多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涵盖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关键部件。中国籍管理和技术人员占ITER组织员工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如今已超过9%,仅次于欧盟。
比戈告诉记者,中国是ITER“非常、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中国交付相关产品“按时保质”,堪称合作各方的榜样。在公开介绍ITER计划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比戈甚至情不自禁地指着大屏幕上显示的由中国生产和交付的部件说:“你们请看,这些部件都来自中国。”
编辑:曾珂
关键词: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越南中南部发生翻船事故致一名中国公民死亡
孟加拉国指派军队维持大选秩序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