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组蛋白威力大过DNA 控制生命进程“球局”

2018年10月23日 10:32 | 作者:张佳星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或许因为DNA的光环太过璀璨,组蛋白生命活动的控制威力始终“灯下黑”。很早人们便发现,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进而构成染色质,然而,直到1996年前后,一直被认为是结构“边角料”的组蛋白才被发现也坐在掌控生命王朝的“金交椅”上。

犹如“美式普尔”桌球上己方的8枚关键球,组蛋白八聚体此前被认为是坐等击打的“呆球”,事实却是,它们通过位置、角度(甲基化、乙?;┑缺浠?,牵引着DNA这根“球杆”的活动,进而控制生命进程的“球局”。而两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大卫·阿里斯和迈克尔·格伦斯坦直击“黑8号”落袋,开创性地证明了基因表达受组蛋白化学修饰影响。

此前不久,他们因此项研究获得2018年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在201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公布前,无数的预测版本中,阿里斯和格伦斯坦也一直是名单中的热门人选。错过了今年的诺贝尔奖,下一届得主会不会是他们?了解组蛋白的影响力,或许能有所判断。

不是“杆击球”而是“球引杆”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DNA并非散乱堆放,而是每147个碱基对缠绕一组组蛋白,绕行约1.65圈,为一个重复单元,被称为“核小体”。

就好像乐高玩具的组件,核小体和其他配件一起,通过大量的“拼插”“缠绕”,最终构成松散的染色质或者致密的染色体。

在示意图中,组蛋白经常被画成小球,8个一组成为“线轴”,用来缠绕DNA。人们一直认为组蛋白存在的意义,只是做为DNA的“支架”,并无实际功效。但1996年之后,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越来越多地研究表明,不只调控基因有“开关”的功能,很多非基因的控制元件也在基因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组蛋白的调控力就是其中之一。

显然,将组蛋白刻画成呆板的“线轴”完全忽略了它“活动”的能力。事实上,它们能退、能进、能守,两位获奖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组蛋白对DNA的表达有着掌控实力,揭开了一个先前隐藏的基因调控机制。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格伦斯坦就通过对酵母的遗传研究,确立了组蛋白和核小体在活体转录调控和染色体分离中的功能,并证明组蛋白极大地影响活细胞内的基因活动,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而阿里斯在四膜虫中发现了一种酶,能够将特定的化学基团连接到组蛋白中的特定氨基酸上。这种组蛋白修饰酶被证明是一种已知的转录共激活物。

让冷僻的染色质研究热门起来

“我拜访的所有果蝇实验室都对染色质研究毫无兴趣?!卑⒗锼够匾淞松鲜兰?0年代自己博士毕业后研究方向受挫的经历,无奈之下,即使连四膜虫的英文单词怎么拼都还不知道,他仍然接受了同事研究四膜虫的建议。

而格伦斯坦在拉斯克基金会制作的一段视频中说:“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研究基因活性,我想研究组装材料。我不想走别人的路?!?/p>

涉足鲜有人研究的领域,材料获得、研究方法都必须原创。阿里斯在回忆录中写道,除了繁琐海量的在数百种银染凝胶实验中跟踪乙?;泼富钚缘难芯客猓哦踊苟来戳艘阴;泼附耗诩觳饧际?,直接在分离胶内检测酶的活性高低,将实验效率大大提升。

最终,阿里斯勉为其难选择的四膜虫成为研究得以成功的“福星”。四膜虫中的组蛋白乙?;泼概銮捎涤斜绕渌芏嗄J蕉锔吆芏啾兜拿富钚?,很方便做体外酶活实验,如果是在其他细胞中纯化出的酶,未必会有如此结果。

随后,四膜虫中的乙?;泼副环掷牖竦茫⒂肼槭±砉ぱг貉д咴诮湍钢谢竦玫挠凶技せ罟δ艿囊蜃油雌ヅ涑晒?。不久之后,哈佛大学等学者也在哺乳动物体内找到了乙?;泼?,进一步证明组蛋白乙?;曰蜃饔玫摹罢瓶亓Α?,也使得人们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科学界对于染色质的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组蛋白的掌控力靠“密码”发指令

“人的基因组含30亿个碱基对,像一座延绵的万里长城。去哪个城台垛口去呢?需要特定记号,而担任标记作用的就有组蛋白乙?;浮R砸阴;淼募呛拍芡ü囟ń峁褂虻氖侗穑骺匾蜃影邢蛘心嫉教囟ɑ蜃榍??!痹氚⒗锼褂泄疃妊踅涣鞯那寤笱Ы淌诶詈L谓馐?,首先要有组蛋白的变化,而它们通过甲基化、乙?;然奘纬性睾痛菪畔ⅲ白榈鞍滓阴;褪亲钤缫焕啾谎芯康摹苈搿庵置苈氪莩龅闹噶畹骺刈呕虮泶??!?/p>

在细胞中,组蛋白的工作场所在哪里呢?“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都有发生。但是大部分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敝泄蒲г汗阒萆镆揭┯虢】笛芯吭貉芯吭绷跣斯馐?,有些研究报道某些乙酰基转移酶亦可在细胞质定位,可以乙?;潞铣傻淖榈鞍?,从而影响组蛋白的插入。

寻找参与表观密码解读的“阅读器”(reader)被视为表观遗传学研究基本任务之一。例如,李海涛团队过去五年来,在《细胞》《自然》等杂志发文,先后发现了包括YEATS、PWWP、PHD锌指等在内的一系列“阅读器”结构域特异识别并解读组蛋白修饰的分子基础,揭示出数种新型组蛋白修饰交叉会话机制。

找到了操控发生的“源头”和“场所”后,科学家寻找各种线索汇总到同一个场景中,做到对组蛋白调控的“情景再现”?!翱蒲Ъ颐侵饕羌绦罢倚碌淖榈鞍仔奘渭跋喙匦奘蚊福绦钊胙芯孔榈鞍子肴旧式峁辜盎蜃嫉墓叵??!绷跣斯?。

已在实际应用中发出“回响”

2015年,阿里斯在中国的一次学术演讲中表示,一些组蛋白上发生的错误引起了癌症。而此前,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病因探索中,人们大多将目光放在非组蛋白突变上?!岸榈鞍淄槐湓谌死嘀瘟浦胁艘桓銮痹诹煊?,这是非常有益的?!卑⒗锼顾?。

组蛋白修饰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已在实际应用中发出了洪亮的“回响”。随着对组蛋白的理解不断深入,药物研发人员提出了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如默克公司用于治疗皮肤癌的伏立诺他(Zolinza),就是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已于2016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更多类似药物也已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将表观遗传实验发现向临床转化是研究热点,同时也存在很多挑战?!绷跣斯硎?,例如由于表观遗传的复杂性,单个基因的突变可能引起整个基因组范围内表观修饰的变化,从而影响转录、复制、DNA修复等多个细胞过程,因此药物的影响更需要严谨的评估。此外,由于每类表观遗传因子家族蛋白结构相似,抑制剂的特异性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此外,将组蛋白的作用纳入到生命进程的解码中,还攻克了多年难以完成的克隆猴工作?!崩詈L嗡?。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由哈佛大学张毅教授与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的团队发现,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克隆胚胎基因组上大量赖氨酸三甲基化的存在。因此,我国完成“中中”“华华”克隆猴培育工作的孙强团队,在克隆过程中注射了去甲基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大大提高了克隆效率,最终获得成功。

编辑:赵彦

关键词:组蛋白威力 大过DNA 控制生命进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