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通讯:打开中外文学交流的一扇窗——聂华苓夫妇和“国际写作计划”
新华社美国艾奥瓦城10月17日电通讯:打开中外文学交流的一扇窗——聂华苓夫妇和“国际写作计划”
新华社记者朱东阳 金悦磊 刘杰
美国中部艾奥瓦州的艾奥瓦城算不上一座名城,但它的另一个中文译名“爱荷华城”却在中文文学世界里闻名遐迩。上世纪六十年代,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和丈夫在此地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向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一代代中国作家张开双臂,迄今已近40年。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宜昌,她的丈夫、美国中西部著名本土诗人保罗·安格尔的家乡就在艾奥瓦城。1967年,两人在这里创办了“国际写作计划”项目,邀请美国以外的知名作家来这里从事短期写作及文化交流。据现任“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副主任休·费勒介绍,迄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和诗人受邀参与这一项目,其中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内地的有50多人。
聂华苓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自己第一次回国,就如愿见到了王蒙、冰心、艾青等作家。
“这些人我都见到了,我很高兴,知道祖国开放了……”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带给聂华苓夫妇的感受太过强烈,这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国际写作计划”项目邀请中国作家赴美、加强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性。1979年,第一批来自中国内地的作家萧乾和毕朔望来到艾奥瓦城。
丁玲、王安忆、迟子建……这些中文世界中响亮的名字陆续出现在“国际写作计划”项目的名单中,其中有些现在已具备世界级知名度,比如莫言。项目给他们很多人创造了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机会,而艾奥瓦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城,又带给他们一种完全不同于之前想象的美国印象。
“现代性在这世界一隅里全面上演,扑面而来,真有些挡不住,”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安忆回忆道,“我庆幸自己第一次去到美国,就到了美国腹地,那里有一些更为本质性的生活?!?/p>
2001年参加项目的苏童告诉记者,他借项目认识了许多国家的青年作家和诗人,那种国际大家庭式的集体生活、对异域文化环境的体验,至今回忆起来仍觉美好。2006年参加项目的作家毕飞宇说,项目让他相信平等对话和实践讨论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而2005年赴美的女作家迟子建认为,项目安排的不少文学座谈,如性别与写作、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等,对她的写作很有启发性。
艾奥瓦城迪比克大街1104号,位于半山腰的二层小楼“安寓”,粉墙上的镀金门牌已经褪色,这里是聂华苓夫妇的家,也是中国文人的文化“故园”。
当年很多中国作家赴美面临语言、资金等方面挑战,聂华苓夫妇排除万难,坚持邀请。安格尔1991年过世后,项目经费一度困难,聂华苓则向当地商界求助,继续邀请中国作家赴美。中国作家和聂华苓夫妇在这一项目中结下深挚的感情。对中国作家而言,安格尔是“中国的女婿”,是“安哥”,而聂华苓是在美国的“昭君”。
自改革开放至今,项目对华交流内容日趋丰富,中国参与作家的表现也深获主办方认可。项目主任克里斯托弗·梅里尔告诉记者,中国诗人西川的作品重塑了他对诗的看法,而莫言、苏童的小说更深刻影响了他对中国的理解。
“人们很容易陷入对他人的成见之中,文学就是要打破这些成见。中国文学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更复杂的理解。想要成为21世纪的作家,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
“中国作家现在并不缺乏看世界的窗口,但艾奥瓦的这扇文学之窗,依然大而明亮。这扇窗,也是中国作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一扇窗。”迟子建的这番话或许说出了很多参与“国际写作计划”的中国作家的心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作家 中国 聂华 华苓 项目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直击美国联邦政府圣诞节前“停摆”
“圣诞老人”滑水迎圣诞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