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述评:大陆居住证是民进党大陆政策的照妖镜
新华社台北10月8日电题:述评:大陆居住证是民进党大陆政策的照妖镜
新华社记者吴济海、刘欢
台湾方面陆委会8日称,要防范大陆通过居住证实施“政治意图”;领取大陆居住证的台湾民众须负申报义务,如未申报,陆委会将祭出罚则。该部门还研议要求领有居住证的台湾民众不得在台参选公职。这是民进党当局对大陆居住证的又一次抹黑,对台湾同胞领取居住证进一步阻挠和恐吓。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颁布以来,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却让台当局如临大敌。民进党当局不断恶意指责大陆发放居住证是“利诱笼络台湾民众”,具有“政治意图”;并不断“提醒”台民众申领后存在“可能遭大陆全球课税、增加纳保负担及暴露隐私”等问题,直到恐吓限缩领取居住证者权利。一些作为“侧翼”的绿营民意代表甚至提出,要对申领居住证者做除籍处理。
大陆为台胞制发居民居住证,一方面是落实为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台胞提供与大陆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采纳广大台胞的建议,满足广大台胞的需要。近年来大陆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刷卡、刷身份证、网络支付等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被台胞称为“台胞证2.0”的居住证,为台湾同胞在大陆乘高铁、坐飞机、网购等带来了升级换代的体验和生活便利。台方竟枉指这一顺民意的举措背后有“政治意图”,这种政治解读自然不会得到台湾同胞的认同。
8月中旬,当大陆公布将实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时,台当局领导人曾对媒体称,大陆居住证“只是一张卡片,是生活上便利性的东西”。然而,就是对这样一张给台胞在大陆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卡片,民进党当局这一个多月来却不断加码进行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操作,这正反映出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虚伪和欺骗性,两岸同胞对其为了一己之私罔顾民众福祉、阻挠两岸同胞正常交流的本性也看得更加清楚。
大陆方面多次申明,台湾居民居住证不涉及台湾居民政治权利和义务调整。台湾居民居住证申领完全采取自愿原则,没有任何强制要求。台胞不会仅因申领了居住证而改变其在大陆的纳税身份和纳税义务,也不会仅因领取了居住证而在大陆负有全球所得纳税义务。
然而,民进党当局还是不断凭空杜撰,吓阻台湾同胞。岛内舆论指出,这是民进党当局的一贯伎俩,即从意识形态对大陆惠台举措进行污名化,同时对民众施以恐吓在岛内造成寒蝉效应,以让台湾民众与大陆保持距离。
民进党当局2016年5月上台以来,一直自诩代表岛内“新民意”,但对于台湾同胞普遍希望加强两岸交流的愿望却视而不见。《联合报》上个月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不满意台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表现的人攀升到68%,创近三年新高。台民众愿意赴大陆就业、想到大陆创业、愿意让孩子去大陆念书的比例,则都创该报九年来同项调查的新高。诚心支持两岸同胞交流,尽力造福民众,才是顺民心之应有作为。与民意背道而驰、恐吓乃至祭出惩罚手段阻挡两岸交流,会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民进党为民众谋福祉是假,为一党之私是真;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是假,制造两岸对立是真。
一个月前,台湾著名学者胡佛教授驾鹤西去,令各界痛惜不舍。胡教授生前一直期盼国家统一,并为此鼓与呼。台湾大学教授朱云汉撰文悼念时指出,胡教授反复告诫台湾台面上的政治人物,若出于自己的认同错乱或政治计算而刻意制造两岸之间的疏离、敌意与对立,既不负责任,也极不道德。
哲人其萎,但胡佛教授的真言值得当年曾受其无私庇护的民进党政治人物三思。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大陆 居住 民进党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美前副总统赞许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努力
新一轮也门和谈就多项议题达成一致
老楼房装上新电梯
松花江上采冰忙
2018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像实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