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出土四十年 曾侯乙编钟正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曾侯乙编钟正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本报驻鄂记者钱忠军摄
本报武汉9月24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通讯员孙夏)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海内外考古、音乐专家齐聚一堂,总结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在研讨会上透露,经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国家相关部门正全力推进曾侯乙编钟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惊世界。
与会学者认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铜礼乐器,音乐性能卓越,音律纯正,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它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
40年来,考古人员通过对曾侯乙编钟及曾侯乙墓中其他系列珍贵文物的深入研究,确证了春秋战国时期曾国文化的存在,完善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霸嬷铡庇纱酥鸩奖唤铱?,曾国的族姓疆域、始封情况,曾侯世系、曾楚关系也日渐清晰。
出土40年间,作为“来自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以其恢宏气势、浑厚音色,不仅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桥梁。
据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曾侯乙编钟在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历史时刻金声玉振、激荡人心,展示了“庙堂重器”的庄重威严和绝世风范;代表国家礼仪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仿制的编钟作为国礼赠送给众多的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全世界6亿多人领略了《编钟乐舞》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编辑:杨岚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 出土 世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