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香港各界悼念诺奖得主高锟 港中大设吊唁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逝世后,香港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香港中文大学24日起在校内设置吊唁区,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25日到场留言悼念。

9月2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在香港离世,享年84岁。图为高锟一九九六年在“高锟星”命名典礼上。 香港中大供图
吊唁区设于大学展览厅内,这里也是收藏高锟所获诺贝尔奖牌的地方,场内设置一张长桌,放有高锟的肖像、吊唁册及白色花篮。展厅除展示高锟所获的众多殊荣,还播放其纪录片,通过不同人的访问讲述其生平故事。自吊唁区设立起,众多师生、校友、市民到场留下悼念之词。
25日上午,张建宗身着深色正装,表情沉重,来到现场表达哀思,在吊唁册手书留言,赞扬高锟教授为“香港的骄傲、中国人之光”;陈肇始则身着白衫,亦留言悼念。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24日致唁电悼念高锟教授,指高锟教授一生致力于科教事业,是光纤技术的先驱者,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称,高锟教授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心系香港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国家、为香港培养大批人才,并积极为香港科学技术规划献计献策,力促香港科学园的建设,为香港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事业作出卓著贡献。高锟教授曾任港事顾问,为香港回归祖国和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也对高锟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他在致高锟先生夫人黄美芸女士的唁函中表示,高锟先生是德高望重的爱国爱港人士和蜚声中外的学术泰斗,不仅科研成就蔚为大观,而且桃李满天下,备受各界尊崇。高锟先生虽已仙逝,但精神常在,风范永存,将永远被怀念。
高锟1966年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凭借在光纤领域的成就,他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月23日上午11时45分,高锟在香港辞世,享年84岁。(记者 杨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香港各界 悼念诺奖得主高锟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