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九个月内6家高校相继成立 农学院为何由冷转热?
农学院“复兴”背后
不到一年内,全国9家高校相继成立农学院。作为一个传统的、一度不受社会待见的学科,农学的“复兴”,有政策导向与社会经济转型的复杂原因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2018年8月31日,中山大学宣布正式成立农学院。包括中大在内,过去9个月内,全国有6家高校相继成立农学院;2017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现代农学院;2018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在玉泉路校区揭牌;2月27日,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宣布成立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后更名为农业工程学院);5月11日,南京大学宣布,将与南京市农业委员会合作成立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7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与郑州大学合作共建农学院。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家高校皆瞄准农学这个传统老牌的学科发力,其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为什么是农学
在这一波成立农学院的热潮中,北京大学的动作最早、酝酿时间最久。早在2013年8月,邓兴旺等人就向北京大学递交了成立现代农学院的申请报告。邓兴旺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大学冠名终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基础研究。2014年7月,他正式回到北大工作。
身为湖南农民的儿子,邓兴旺体验了中国和美国的农村与城市生活。四种环境的对比,让他觉得国内农业的发展,离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他希望中国的农业能够实现现代化,让农民和大学教授一样体面。为实现这一理想,邓兴旺曾在国内尝试过创业开公司,从产业层面解决农业问题,但他很快发现企业的力量太小。他开始认识到,更好的办法或许是在国内顶尖大学成立农学院培养人才。
国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杨维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刚刚于三个月前卸任国科大校长的丁仲礼,在去年10月份萌生了成立农学院的想法。
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国科大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中科院下设的分布全国的104个研究所向其提供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支持,其中有20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与农业有关。在国科大成立后,这些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学院下,项目十分拥挤,成立农学院正好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因此,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下,由南京土壤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共同筹建国科大农学院。
据一名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透露,国科大的农学院下设专业偏重理科,涉及智能控制、导航、材料等多个方向,旨在打造“农业科技4.0”时代。
郑州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郑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领域。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在河南唯一的一所“双一流”大学中加强农业学科建设,是面向农业主战场,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
几位高校受访者就都提到,发展农学院有普遍的政策背景,即政府对农业越来越重视。
“我们国家面临的形势,土地的红线,水资源的红线,这都是不能突破的,粮食安全问题,从来没有面临过这么严重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对这块加大投入的大势所趋?!焙雍4笱┮倒こ萄г旱澄榧浅仑沽耆缡撬?。
据他介绍,河海大学原本有农业工程学院,其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水利土壤改良系,2006年成立学院,三年后又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合并成立了水利水电学院。今年2月底,学校又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特色,重新组建成立了农业工程学院。在最近成立的这些农学院中,只有河海大学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专业为水利工程,学校过去一直就设有这个本科专业。
而北大、国科大与郑大的农学院目前只招研究生。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兴旺解释说,建立一个学院,第一步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聘来足够多的老师,比如二三十名教授,这时候才能谈及本科生教育。北大现代农学院从筹建期的201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共有10名学生,11名教授。
虽然郑大农学院7月才揭牌成立,但实际上,学校从年初就开始部署招生工作。今年9月,郑大农学院的第一批学生——35位硕士与2位博士已经入学。此外,学院还引进了8位博士后,并整体聘入中棉所40多名研究员、副研究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或者副教授。
“双一流”之争
杨维才认为,最近多个大学农学院成立,农业转型期的强需求只是其背后的动因之一,更为关键的,还是“指挥棒”效应,即农学院要争取建设“双一流”学科。只有建设“双一流”,才能获得经费与资源,这会影响到未来高考生源,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017年9月,教育部等3部委公布了“双一流”名单,标志着国内高校的发展从“985、211”时代过渡到“双一流”时期。由于“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个周期,眼下,没有进入到这份名单的高校还在争取入围,而已经进去的则要扩大赢面。
杨维才表示,国科大成立现代农学院的另一个驱动原因,就是为了建设“双一流”学科。根据教育部的学科划分,农学学科门类下面有9个一级学科,即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在综合性大学中,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研究都属于生物学。如果众高校都在生物这一个学科下评选“双一流”,竞争过于激烈;而若把研究内容划分在农学学科门类下,就有9个一级学科可以选择,竞争也会分流。
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在衡量局势,评估未来哪些学校哪些学科有可能进入“双一流”名单。一些比较大众化的专业,如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由于竞争院校多,有的还需要很大投入,想达到“双一流”难度很大。而农学下面一级学科多,其中一些学科目前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这就意味着还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郑州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成立农学院的想法始于去年下半年,当时郑大入选了“双一流”大学。
2017年9月,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名单,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入选一流学科。去年年底,郑州大学为此专门制定了《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内容提到,郑大要形成以6个学科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布局,而绿色高效农业学科正是其中之一。
上述负责人表示,郑州大学需要按照规划布局,结合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建设“双一流”。中棉所位于河南,其下属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平台,都位于郑州大学附近。地理位置的接近,再加上郑州大学有人才优势,中棉所有平台优势,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
至于河海大学,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河海大学学科规划——农业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院“争取未来5~10年, 农业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进入国内前五,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在农业工程 ESI 排名有较大进步,争取入选双一流学科”。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毓陵介绍说,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科跟“双一流”密切相关,依托“双一流”,有助于把农业工程做大做强。他坦言,过去农业工程在别的学院,投入力度不够。如今单独建院,学?;岣韪喾龀终撸ㄈ瞬乓?、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可以把农业工程作为学??蒲泻头竦男碌难Э圃龀さ恪?/p>
此外,今年年初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整合了水利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陈毓陵坦言,过去学校主要对接水利部,现在机构改革后,学??悸桥┮蹬┐宀扛┨锼芮邢喙?,学校成立农业工程学院,可以加强跟农业农村部对接,争取更多经费和资源。
应避免重复建设
1949年之前,中国的农学发展模式跟当前格局相似,有农务学堂,相当于独立建制的农业院校,很多公立大学也设立农学院。
北京大学曾经也有农学院。1949年,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从各自学校中分离出来再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对农林院校的指导意见是“以集中合并为方针, 每一大行政区办好一至三所”。这次调整之后,国内的高等农林院校全部变成独立设置的专科院校,基本上是每个省份至少一所,各行政大区再设立一所,综合性大学中不再设置农学学科与相关专业。
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传统的农林学院纷纷改名走上了“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路子,还有一部分高校通过改名转型,彻底脱离了农林院校的行列。在市场经济时代,相对于炙手可热的金融、计算机、生物等专业,农林相关专业不受社会各方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坐上了“冷板凳”。
厦门大学陈然博士在其论文中《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分析了农林院校转型原因,就指出:社会对农林院校的偏见严重,影响了优质生源,在吸引高素质师资、特别是非农林学科师资上很困难;高等农林院校长期不受重视,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院校主要服务于弱势产业,很多是具有公益性,回报率低,校名自带明显行业特征,就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如此,传统的农业大学仍有其发展优势。杨维才认为,因为农业大学一直处于行业内,它们跟农业系统建立了长期联系。国家对农业的科技投入自然就去了农科院等农业系统内的科研单位。如何从农业系统争取到经费,也是国科大农学院面临的挑战。
综合性大学办农学院,是否会对传统的农林院校产生竞争压力?据《中国新闻周刊》梳理,目前建立农学院的高校都在强化自己原本的传统,寻找跟已有农学教育不同的特色。
陈毓陵说,河海大学原本想把学院的名字叫做“农业科学与工程”,但农业科学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这并不是河海大学的强项。最后学院决定,立足自己原本的特色,把名字定为“农业工程”,主要拓展方向是农业环境工程、农业生态工程。
国科大筹建农学院时,也曾想过叫“未来农业科学学院”,想表现跟普通大学的区别。杨维才认为传统农业大学和国科大农学院的方向并不一样,农业大学主是普及教育,学科门类比较多,国科大的优势在于中科院提供的多元支持,可以做农业的交叉学科,科研上侧重较为基础和长远的领域,研究的是未来农业需要的技术。
邓兴旺也提到,相较于农业大学,北大有很多学科,在农业发展上可以找到多样的资源。现在的农业开始使用智能机器,已经颠覆了传统农业的形式,这是农业大学所欠缺的,而这是北京大学的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李奇教授认为,综合性高校成立农学院,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农业应该是大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美国有以农业和机械工程带动的学校,这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部分。中国的综合性大学如果也能把农业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农业发展大有裨益。
但他也认为,如果太多学校都成立农学院,会造成资源重复,所以需要地方政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有序发展,而不是一哄而上。目前,每个省份都有农业大学,格局已经形成,综合大学有没有必要再建农学院还需要认真讨论与规划。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6期)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九个月内6家高校相继成立 农学院为何由冷转热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