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泥水和汗水中的丰收——来自江汉平原挖藕现场的报道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题:泥水和汗水中的丰收——来自江汉平原挖藕现场的报道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董峻
一身笨重的皮衣裤、一顶遮阳帽、一柄水枪,这是50岁的孙志茂工作时的标准装备。
这里是湖北省汉川市沉湖镇李花村的一处藕田。几天来,孙志茂和十多名同伴一直在忙于采收莲藕。他的膝盖以下都埋在了泥里,水面没过了腰部。工作中的大多数时候,孙志茂都俯身弯腰紧贴水面,一手握着高压水枪,一手在水里摸索。
孙志茂动作娴熟,过程流畅。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莲藕就被挖了出来。
“手得顺着莲梗,抓住泥下的莲藕,再用水枪冲刷旁边的淤泥,然后拉着莲藕的茎秆往上提?!彼钦叽谕谂旱木?。
早上不到6点,孙志茂等20来名挖藕工就下田了。几个小时过后,一根根又粗又长的莲藕漂浮在他们身后。
莲藕种植地域广、面积大、产量高,是消费者食用最多的水生蔬菜之一。中国的莲藕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其主产区在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全国种植莲藕的总面积约在500万亩至600万亩。
“以前是纯粹靠人工挖,先用手探进水底慢慢摸,确定了整段莲藕的走向和长度后,再用专门的铁锹和手把藕旁边的泥一点一点挖开,慢慢把藕拔出来,用劲大了或小了都不成。”孙志茂把水枪搁到一旁,一边示范着一边说,“光靠人力一小时也就挖百十来斤,用了高压水枪后,小半天就能挖上千斤。”
高压水枪提高了挖藕效率,但挖藕这份工作仍然很艰辛。人们餐桌上清甜滋补的莲藕汤、爽脆可口的炒藕片、温润细腻的藕粉等美味,都是来自挖藕工们混着泥水和汗水的劳作,个中艰辛只有他们最能体会。
临近中午时,头顶的太阳越来越毒了。工人们开始把莲藕拣到塑料布上,拖到田埂边,准备装车后稍事歇息。
刚“出水”的莲藕附着青色的浮萍,淌着泥水。挖藕工们简单涮洗后,准备装车运到工厂再做进一步的冲洗。
“今天鲜藕的订单有8万斤,11点前装车,明天中午就能摆上深圳生鲜市场菜架了?!闭馄禾锼舻暮捍ê攴⑴┮悼⒂邢薰靖涸鹑送鹾椴朴肓捍蚪坏溃玻岸嗄?,这是他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以前种的莲藕就冬天挖一次,加上效率低,即便有大单也不敢接?!蓖鹾椴扑担衷谟性?、中、晚熟不同的莲藕品种,除了四五月份,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藕可挖,挖藕人也从季节工变成了长期工。
他拾起几节被掰掉的藕头说:“这些影响卖相的‘边角料’也有用,可以加工成藕粉?!?/p>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朱红莲说,莲藕是湖北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但上世纪80年代前,不要说湖北,全国种的莲藕几乎都没有新品种,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地方品种,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为给传统的莲藕产业找出路,近年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出10多个莲藕新品种,并广泛推广。目前,湖北省的莲藕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年产值约6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莲藕主产省份。
随着莲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链条也不断延伸。
“我们的莲藕有直供东南亚等国外市场的,也有深加工的。除了常见的藕粉,还有不同口味的熟食?!蔽浜菏薪鹚髁寂└辈酚邢薰靖涸鹑宋忪?,经历了莲藕亩产从一两千斤到四五千斤的跨越,体会过从徒手到水枪挖藕的变化,也见证了从两三角1斤鲜藕到一块钱1小袋莲藕制成品零食的增值。
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武汉市江夏区武当村种植了2000多亩莲藕。这个村是一个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新村,全村有60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的藕田。
“我们的加工厂就在村民们家门口,提供了上百个岗位,村民们从中每月能收入3000元到6000元不等?!蔽忪魉?。
朱红莲说,科研人员正在从追求高产向提升品质转变,比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更少“藕丝”的新品种。她的最大心愿是,希望早日研发出专用的挖藕机械,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让挖藕工们不再长时间泡在泥水里。(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丰收 江汉平原 挖藕现场 莲藕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