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从此便入江湖"? 初入一年级 父母花式"求关注"
第一次松开牵引的手,目送孩子独自走进校门。这对很多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今日开学,从此便入江湖?!笨У谝惶?,天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背影,配上如此评论。话中深意自现,学校无疑是大社会的小缩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多少少会映射其中。
在孩子踏进社会的第一个脚印里,写满了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孩子能像在家一样被优待、受瞩目;他们更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待遇不如人。为了帮助孩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
不想送,又不敢不送
陈裕清的焦虑大抵源于此。在单位从来都不会讨好领导的她,如今整天都在绞尽脑汁地琢磨一件事——送礼。
女儿今年上小学,前几天,她去开了人生中第一个家长会。在老师发下来的座次表上,她发现孩子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排,而且是单独一个人坐。瘦瘦的女儿孤零零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场景时刻在她脑中浮现,“女儿胆子本来就小,眼睛又有些散光,自己一个人坐最后一排一定害怕得不行!”她鼓起勇气请老师给孩子换个靠前的位子,可老师指着全班学生排成的队伍说,“你看,这孩子确实个子最高??!”
陈裕清无话可说,但又放心不下。办公室里一些“过来人”纷纷为她指点迷津,“得给老师表示表示,起码多关注咱孩子??!”可陈裕清记得,那天走进孩子的学校大门,操场上大喇叭高声广播几个“严禁”,其中一条她记得清楚——“严禁家长给老师送任何现金或实物的礼物”。听了她的顾虑,另一个同事冷笑着插话道,“回头别人都送就你不送,还不得给孩子小鞋穿啊!”
回家和老公一合计,她觉得这礼是必须得送,“别让老师觉得咱不懂事!”可“送什么、怎么送”成了摆在夫妻二人面前的大难题。她申请加入了几个小学生家长网上社区和微信群,隐藏了实名后提问:“给小学老师送礼,该送什么好?”
没多久,这个话题引起了群里的热烈讨论,一位昵称是“花在笑”的网友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次2000元,每年至少2次?!背略G宓刮豢诹蛊幌氲饺豪锊簧偌页じ胶退?,“送一次就要让老师记住,少了还不如不送!”
还有“好心人”提醒她,“也可以细心观察老师喜欢背的包、常戴的围巾等,从细节判断老师的品牌喜好和消费水平,送等价礼物也可以。”还有人称,听说前些年,一所热门私立小学就有土豪家长“给语数外老师一人送了一个LV包!”
陈裕清坦言自己并不想送,可确实有所顾虑,不敢不送。她算了算,按照所谓的“官价”,一年光给老师送礼就要花万元左右,“说实在话,对像我这样每月收入不到5000元的工薪阶层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花式“求关注” 全是套路
事实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早已被列入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文件中严令禁止的内容。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送礼也被明文禁止。比如“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或是参加由学生或家长付费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一道道紧箍,已经为各种违规行为画出红线。今年3月,天津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收受礼品礼金的通知》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违反规定者可直接开除。
然而严令之下,暗潮难平?!吨厍烨嗄瓯ā吩驼飧鑫侍庾龉桓鐾缥示淼鞑?。从1000多份调查样本中,能窥见大多数家长对该问题的心态:八成受访者表示曾送过礼,其中超三成家长认为送礼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关照,仅有15.6%的受访者给老师送礼是想衷心表达对老师教书育人的谢意。
既然送红包和实物,容易引起注意,搞不好弄巧成拙给老师找麻烦,家长们又私底下讨论各种“求关注”的新攻略。
小学新生家长李琳琳注意到,从走进学校大门那一刻开始,“电子眼”无处不在。有校长坦言,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生安全无死角,另一方面也从技术上,让送礼这类行为不再有“灰色地带”。果真,她让孩子夹在贺卡里的红包,被老师直接退回,并致电家长“以后不要再有类似行为”。
尽管老师的语气有些责备,但她心里很感动,更希望能表达出自己的谢意,主动找老师要求承担起今后全班40名学生复印卷子的任务。这个点子源于儿子当年幼儿园班里一位家长的做法,一次班级活动,那位妈妈给全班每个小朋友送了一身小礼服,获得了老师多次表扬。
和身边以及网上各家长群的讨论后,李琳琳觉得自己的“脑洞”还是不够大,有的家长主动提出为老师的新家提供设计方案,有家长为老师提供名车试驾的机会,有的还能帮老师在核心期刊上刊发论文……
送与不送,到底有没有差异?
这心意,送与不送,到底有多大差别?一位家长坦言,孩子上一年级时,为了让老师多照顾,她确实想方设法给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送了礼物,“送红包被退回来、送围巾也没收,最后我快递了一套护肤品直接寄到办公室”。
一段时间后,她有意无意地问孩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哪个对你最好?”可孩子却认为老师对他没什么差别“都挺好的”。而这位家长细心观察发现,因为孩子英语成绩比较好一些,英语老师让他当了科代表,还让他代表班级参加英语演讲,“可我从来没给这老师表示过心意呢”。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这种讨好老师的歪风必须抵制。在私企上班的陈晓健就坚持不送礼,她有一套自己的理论,“送礼的钱,还不如拿去上课外辅导班呢!不用求人,孩子成绩也不会差”。
“家长爱子心切的心情我能理解,但真的不愿意收礼?!币晃蛔噬钚⊙У湍昙栋嘀魅胃嫠咧泄嗄瓯āぶ星嘣谙呒钦?,表面上似乎家长主动示好与老师更亲近,而实际上却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微妙,甚至更加紧张,“如果老师收了礼物,影响的是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师道尊严,彼此之间从此失去了信任”。
确实有一些家长,一方面呼吁给所有孩子公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又期待通过金钱或人情交易对自己的孩子有所“偏爱”。而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表示,绝不会因为家长送了礼或其他帮忙行为,就格外优待某个学生。而个别家长费时费心又费钱给老师送了礼,最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报,可能会心有怨气,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反而导致负面效果。
而实际上,即使有个别老师想因此对某个学生格外“偏袒”,也并非易事。采访中一些校长也表示,为了杜绝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如今各个学校无论从选拔班干部,还是评选三好生,都需要将学生的综合情况全部公示并接受家长监督,“要想光靠送礼获得好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们建议家长和老师都能换位思考、相互理解、高效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让校园回归一片净土。比起各种花式送礼,老师更期待的是孩子的一句感谢、家长的一份信任。(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一年级 求关注 父母 送礼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