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保护权利 铸就一部新时代的民法典
保护权利 铸就一部新时代的民法典
这些法律的印记,无不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俨然一部权利宣言书。将权利?;ぁ肮岽泵穹ǖ洌谜獠恐匾ǖ湓谌嗣堑男闹性铝烁?。
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共设六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民法典的起草,是中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众所周知,民法典乃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关键标志,被誉为经典之作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至今仍享有世界级声誉。尽管西风东渐,自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始,拉开了中国民法典起草的序章,但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新中国四度启动民法典制定,却因种种缘由未能完成,因此,一直缺少一部代表国家立法技术、体现时代精神的国之大典。
值得肯定的是,历次民法典的编纂,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中,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民情,精心打造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立法活动,为今天民法典的重新起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催动物质文明涌动时,也激荡着立法的潮流。执政党“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的决定,更推动着民法典起草工作不断提速。而今,一部新时代的民法典,已然呼之欲出。
我们期待一部更加科学的民法典。以大陆法系之重财产权的传统,人格权不能单独列编。虽有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在前,我国的民法典起草仍跳出窠臼,充分采纳各界意见建议,开人格权列编之先河,突出了人格权作为基本权利的地位,有助于摒弃重物轻人之传统,而对权利保护的浓墨重彩,也让民法典的体系架构更加科学合理。民法典出台后,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将被替代,民法总则与分编融为一体,法律的系统性将得到明显加强。
我们期待一部更加人本的法典。国家立法的最终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懊穹ā崩孽谑忻穹?,属于私法范畴,顾名思义,乃是民众的法律。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审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从物权编到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到“强化隐私和个人信息?;ぁ薄安辉俦A艏苹挠泄啬谌荨薄敖徊皆际酝跆蹩睢钡?,这些法律的印记,无不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俨然一部权利宣言书。将权利?;ぁ肮岽泵穹ǖ?,让这部重要法典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我们期待着一部更加时尚的法典?;チ峥粘鍪酪院?,深刻地改变了社会。起草酝酿中的民法典,对法定救助义务、人体组织器官捐献、禁止性骚扰等前沿领域都作了规定,特别是为了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更超前规定了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并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生活居住需要”。民法典以前瞻的目光、法律的张力,为发展变动的社会留出空间,也更能应对改革之挑战。
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也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更是文明成就的不朽丰碑。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大陆法系主要大国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被制定实施的。如今的中国,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一部集立法技术之大成、回应人民权利呼声的民法典,将为改革中国带来更多福祉。
欧阳晨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とɡ?#32; 民法典


美国举行退伍军人日纪念活动
波兰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独立100周年
英国纪念一战结束百年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