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全球性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全球性意义(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
郑永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
|
若埃尔·吕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龚 鸣摄 |
|
2017年10月,李相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 资料图片 |
|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楼林立。 人民视觉 |
中国的政治秩序给世界提供了全新选择
郑永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体,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不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学术界,人们都没有忽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前人均国民收入不到300美元发展到今天人均国民收入超过9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这期间使得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样的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因此中国的发展故事也被称为“中国奇?!?。
不过,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发展和转型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了中国的政治秩序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变而转型,更是继续引领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中共十九大已经把中国从今天至2050年的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放眼世界,具有如此长远规划的执政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很显然,这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政治制度和秩序的发展。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忘初心的政党,是一个具有强大历史使命感的政党。
今天的世界让人们感到巨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政治秩序的变化。二战以来,西方民主政治秩序长期以世界主流政治秩序自诩。但今天,西方秩序已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引以为荣的多党政治演变为政党之间的恶斗,以往所谓的“忠诚反对党”演变成为“互相否决党”。尽管西方不乏有识之士,但在不能形成一个有效政府的情况下,思想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政策,从而解决西方所面临的问题。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引用了西方式政体,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都具备所需的制度要素,但这一切都停留在字面上,很多国家政党在政治舞台上来来去去,就是没有政党负责推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贫穷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题词”。东欧地区的政治秩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东欧剧变后,尽管人们获得了所谓西方式的“自由”,但社会经济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在一些国家反而出现倒退。在西方“帮助”下,这些国家进行了政权更迭,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西方只关注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而极其漠视这些国家民众真正所渴望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就涉及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秩序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战后,西式民主急剧地从传统上的精英民主向“一人一票”的大众民主转型,到上世纪60年代,政治参与出现大扩张。当时政界讨论最多的就是过度政治参与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1968年出版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亨廷顿在书中分析了政治秩序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秩序带来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亨廷顿的学生、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多年前再写有关政治秩序的著作。不过,较之其老师,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意识形态过重,对西方政治体制批评不足,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政治体制的优势认识不清。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其对秩序和发展之间关系的关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规划、推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自身而得到制度更新。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各方面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革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执政党自身从来没有停止过摸索和尝试新的改革。
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的政治秩序建设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没有一劳永逸的政治秩序,任何政治秩序必须与时俱进。中国的政治秩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一种西方之外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显示出对中国发展方式的兴趣。尽管中国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但这一选择的存在本身具有全球性意义。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中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若埃尔·吕埃
1996年我去昆明旅游,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最近我又去了一次昆明。前后20多年间的差别,让人联想到整个中国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巨变。当年昆明的机场每天只有几个航班。如今机场规模宏大,每天有几百个航班,通往几百座城市。一座机场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的变迁。
我还记得,20多年前在中国出行主要靠大客车,路程遥远又艰险。现在,中国有了发达的高速公路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系统,尤其是高速铁路四通八达。去年9月,我从厦门前往上海,若是在以前,我会选择坐飞机。但那次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火车,因为中国的高铁系统实在是太发达了。
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点是,中国循序渐进地推行改革举措。中国的五年规划从未中断过,以这些规划为核心,中国按既定的步伐实现了一个个发展目标。从地理区位上看,从经济特区开始,中国的各个省区市陆续加入到改革开放中来。各省区市间人员、资金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中国尤其注重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创新发展规划,由部委牵头,公私主体团结合作,实现了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从全球范围看,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活力。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法国桥智库非常关注中国。一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投资项目众多,实体经济的分量举足轻重。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投资走向世界。二是因为中国的重要性不止于实体经济的强大,还关系到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中国对全球治理影响日益重要,在制定全球治理的规则上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地方。非洲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感兴趣,他们意识到中国做了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事情。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说,当前全球化的规则不是既定的,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强大,提供越多的全球合作项目,就越能够促进规则的变化和改善。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和重要的经济体都应和中国合作,思考如何推出新的投资计划、新的贸易规则以及新的全球治理机制。
在这些年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之前,我们和中国院??狗梦式涣?,大都限于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偏向于学术研究层面。如今,这种交流更加机制化,产生了一种“连锁效应”。在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合作关系后,我们可以很快地签订谅解备忘录。中国合作伙伴思想开放、活跃,能够迅速地组织起会议,讨论备忘录的细节内容,寻找投资的具体计划,共同策划活动等。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赋予了中国院校、智库和研究机构更大的行动空间,使得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亲耳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时间表,还触及到了战略性的关键领域,比如金融业和汽车制造业。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决心。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一个国家开放其核心领域时,说明这个国家充满自信,也值得信任。
(作者为法国桥智库主席,本报驻法国记者龚鸣采访整理)
中国改革开放正逐步为优化全球治理注入动力
李相万
从儿时起,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令我着迷。读研究生时,我就将中国政治经济作为研究方向。我的硕士论文的主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那时是1985年,韩中两国尚未建交,相互了解不够,这使得我作为一名学者的研究,难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幸运的是,1992年,在我的博士课程结业之际,韩中两国建交,韩国学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机会。我于1994年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如今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征程,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今年7月,我以韩国访问团成员身份再一次来到中国。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我访问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进一步了解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在深圳,看着这个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高楼大厦林立,民众亲切有素养,城市有序整洁,很难想象这里40年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我期待深圳可以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再看上海,我依旧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华留学时,浦东一带是一片原野,就连浦西南京路一带也还很落后。而如今的上海已经是“沧海桑田”。
1990年,中国宣布开发上海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中国首个国家级的金融贸易区。在这里,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高耸入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不断刷新着“上海高度”,只有亲临,才能理解为什么浦东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之一。此外,走访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中国企业,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这些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影响力逐步扩大,代表着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的转变。
回望40年历程,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水平,展现了中国在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建设富强国家方面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向世界开放,引入海外资本和技术,设立经济特区,为吸引外国制造和生产资本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日益宽广,开放之门越敞越大,展现出了合作共赢时代的大国姿态。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长期稳定的政治基础上,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国赢得了更多周边国家的支持。
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正逐步为优化全球治理注入动力,中国也通过改革开放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话语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实践。“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在全球范围逐渐产生“溢出效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同。
(作者为韩国庆南大学教授,本报驻韩国记者陈尚文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8日 23 版)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全球性意义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