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国乳腺癌高发 怎样才能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聊健康】
当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患病例数和增长幅度均位居世界前列,如何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是当务之急。
日前,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亚洲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一届天津国际乳腺癌会议”在津举办。作为业界最高水准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首次将乳腺癌海外会场的主办权交给中国,来自海内外的知名肿瘤界专家学者,共同梳理了乳腺癌诊疗的前沿热点和科研成果,并针对乳腺癌精准医学策略、乳腺癌转化医学、乳腺癌影像诊断与外科治疗、靶向治疗、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旨在传递乳腺癌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进一步推动乳腺癌诊疗的整体发展。
1. 我国乳腺癌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北美、北欧和大洋洲是乳腺癌高发地区,美国白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13.1%;亚洲则是低发地区,亚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7%。
在我国,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年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中处于较低水平,但女性乳腺癌发病例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1.2%,仅次于美国,且女性乳腺癌死亡例数比例也高达9.2%,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2. 高发年龄较西方早了10~20岁
虽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发病人数和增速却位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发病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癌症防治负担仍在不断增加。据测算,到2021年,中国将有250万名乳腺癌患者。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乳腺癌的年轻患者相对较多。据统计,我国乳腺癌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岁~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岁~20岁,3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约占10%~15%。而在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高发年龄在65岁~70岁,约2/3的患者都是发生在绝经后。因此,对于乳腺癌的防控,千万不能忽略了年轻群体。
3. 加强筛查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是公认的事实。
尽管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美国2017癌症统计年度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的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其中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8%。这除了得益于新药研制、临床试验等医疗水平进步,也离不开乳腺癌的筛查管理。其实,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以及尽早发现的最有效方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对乳腺癌开展大规模钼靶筛查。亚洲地区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面向大众的乳腺癌筛查保障机制。再加上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在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方面工作仍有一定不足,我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中I期检出率仅有20%~2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接近80%。
据了解,目前美国乳腺癌平均5年生存率接近90%,而我国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规范化治疗水平差异、早诊早治率偏低等原因,5年生存率只有80%左右。若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到80%以上??杉?,加强筛查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4. 35岁以后应每年做次钼靶检查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腺罹患乳腺癌的概率,比非致密性乳腺高出4倍~6倍。而在中国女性当中,超过半数以上都是致密性乳腺。
那么,什么是致密性乳腺呢?
所谓致密性乳腺,就是脂肪少、腺体多,这也是亚洲女性共同的特点。事实上,致密性乳腺一旦出现肿块,相对比较容易发现,只要能够定期筛查和自检,就可以实现早诊早治。尤其是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更是至关重要。建议35岁以下人群,定期进行B超检查;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这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检测手段,痛苦小且简便易行。对于X线中腺体密度超过50%的女性,需要同时联合B超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则建议在乳腺X线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的地区或人群,则需要加强自检,一旦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改变、出现“酒窝”状凹陷特征以及其他乳腺异常的情况,就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专业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自检以及医生的触诊,并不能替代专业的检测手段,因此,也希望B超及乳腺钼靶等检测设备能够尽快普及,从而让更多人受益。
(作者:张瑾,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朱芸整理)
延伸阅读
乳腺增生不会发展成乳腺癌
在体检时,很多女性会被医生告知患有乳腺增生,这一结果常常使人陷入恐慌,担心发展成为乳腺癌。事实上,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是没有关系的。虽然从来源上讲,乳腺增生与乳腺癌都是由于乳腺上皮细胞过快增长,但乳腺增生是良性的,是可控的细胞堆积,而乳腺癌是恶性的,从第一个癌细胞开始就是恶性细胞,之后不受控制的细胞快速增长,逐渐成为乳腺癌,甚至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进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当然,也有极小比例增生有癌变的机会,就是导管上皮的重度不典型增生。不过这个概率非常低,只有不到5%。
体重增加使乳腺癌风险增高
乳腺癌是与女性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而体重增加,是造成乳腺癌比较直接的一个原因。这是由于生活中摄入过多热量,积蓄在体内过剩的糖、蛋白质等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脂代谢异常,从而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并非只有“胖子”才更容易发生乳腺癌。普通人眼中的“瘦子”,如果以前非常瘦,后来体重增加较多,即使仍然比较瘦,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依然增高。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体重不变的女性相比,在18岁后体重增加了25公斤的女性,其绝经后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45;与体重不变的女性相比,绝经后体重增加10公斤的女性,其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18。
生娃越晚患乳腺癌的风险越大
当下,女性的生育年龄越来越晚,特别是职业女性,往往把生育年龄推迟到30岁之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生孩子越晚,患乳腺癌的风险越大。据《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中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没生过孩子的女性比生过孩子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要高出2.5倍,35岁以上怀第一胎的女性,则比20多岁怀孕生孩子的女性要高出两倍多。也就是说,正常年龄段怀孕生子,会大大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田雅婷整理)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国 乳腺癌 高发 提高 患者无病生存率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