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大变迁 见证大变迁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票证,一个时代的记忆
被“票”包揽的生活
“这是粮票,这是面票,这个是肉票,这是蛋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张连起从信封中抽出一叠大小不一的纸片,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分类摆放,这些略显陈旧的票证,并不是他的刻意收藏,而是生活留给他的一段历史记忆。
这些粮票中,有北京市通用的,也有在指定粮店才能用的,从印刷来看,有的精致,有的相对粗糙。一堆票证中,还混杂着两张当年的北京市公交车票。它们为何出现在这里?张连起回忆,当时正是坐着公交车去取票的??吹匠灯焙土钙保路鹉芤幌禄匾淦鸬笔比冈镜男那?。
记忆的闸门打开,那个凭票供应的时代仿佛历历在目。
张连起说,当时在北京吃早点,一根油条用二两粮票,一两的粮票可以买一份豆腐丝,或者一个小的芝麻烧饼。
粮票的多少,按人头定额配给,工作性质不一样,配额也有细微差别。张连起记得,成年女性每人每月发放28斤粮票,男性30斤,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种能发33斤的票,搬运工人更多一些,能达到35斤。
而30斤的粮票,并不是一次把一个月的粮食买了,一般会拿着票分几次去,买面、买米、买玉米面。粮食还分为平时供应和节日供应,节日供应的品种更多一些,有粉条、芝麻酱等,需要专门的小票。在张连起的记忆中,经常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街坊邻居家的小孩,拿一个罐头瓶去打芝麻酱,买完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指沾一点芝麻酱,抿在嘴里细细品尝。
“蛋票的发放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家里有病号、孕妇或小孩的,可以酌情多给一些。而肉票就更加难得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包一顿饺子就算是大餐,拿着肉票去买肉馅,一次只能买掌心大小的肉馅,但也够大家打打牙祭了?!闭帕鹚?。
除了各地的地方粮票,当时还有通行的全国粮票。要出差的话,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根据每个人的口粮定额,按出差时间长短兑换全国粮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粮食短缺,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
那个年代,不光是粮食凭票供应,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票证。
张连起还记得,为了分配有限商品,北京还发放过肥皂票、火柴票、烟筒票、铁炉子票、铁锅票、铝壶票、生炉子用的“劈柴票”和“炭煤票”,还有大衣柜票、大木箱子票、木床票、圆桌票、闹钟票、手表票、电灯泡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等。这些票都是一次性的,按票面规定的数量购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961年度凭票供应物品达69种,还不包括凭证的。
1961年底,北京又发行“工业券”。从此,除凭证和凭票之外的商品皆凭券供应。工业券发放是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能购买的物品,包括毛巾、电池、铝饭盒、皮鞋、收音机等多种物品,以及定量之外的香烟、茶叶、白酒等。
商品短缺,票证奇多,在张连起印象中,和票证联系在一起的,是当年中国一大特色———排队?!叭嗣巧辖?,只要见到排队,先不问卖什么,赶紧先排上队再说?!彼?。
张连起记得,1980年,他买了一双皮鞋,几乎用掉攒了一年的工资和工业券。当时结婚用的大件,统称“三转一响”,都需要工业券购买。但物质匮乏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时流行看前南斯拉夫的电影,电影里的沙发,让许多中国人心生向往。有的人结婚的时候,就想办法弄来木材、弹簧和海绵,自己动手制作沙发”。
1990年,张连起结婚,除了请木匠做了组合家具之外,他买了一个大衣柜,“双开门带玻璃的那种,是用工业券买的”。那时买沙发已经不用工业券了,但普通的家居商店没有,最后他在农贸市场寻觅到了它。
当各种要素流动起来
记者发现,在张连起保留下来的票证中,大部分都是1992年的?!澳鞘?,很多商品已经不需要凭票购买,直接用钱就可以买到,曾经铁板一块的票证市场已经开始松动。”张连起说。
“票证松动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作为经济学者,张连起在讲述感性故事之外,更善于作理性分析?!耙酝源┳⌒卸夹枰敝?,它对应的是短缺经济,由于生产能力的局限,需要极其严密的设计来对应短缺。它的背后是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户籍和票证来控制人口的流动?!?/p>
我国取消粮票的尝试,最初从深圳开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国各地的人怀着梦想来到这片希望的热土。人流、物流、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涌动,对传统的票证制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1984年11月1日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在特区内取消粮本和票证。取消票证后,能不能实现有效供给?会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抢购潮?
《人民政协报》曾刊载过时任深圳市粮食局副局长、市粮油公司经理陈棣芳的一篇回忆文章,当时“粮票取消后,全市所有粮店都出现市民排队购粮的场景”,后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在充实粮食库存、保证调运通畅、全面敞开供应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稳妥措施,粮票真正被取消之后,大家担心的‘抢粮’现象并没有出现,价格也没有飞涨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霸诟母锟胖暗娜?,国家发展以重工业为主,我们实行的计划经济是限制市场的,城市集中大量资源发展重工业,农村生产也缺乏活力,在特殊时代,我国的冶金、钢铁,包括两弹一星,都快速发展起来了。当时有句话叫‘先治坡,后治窝’,意思是先抓紧发展生产,再来考虑生活的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轻工业、服务业等短板非常明显?!闭帕鹚?。
发展的一切,最终是为了人民。当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有所提升,民生问题变得突出。计划经济的色彩,需要一步步褪掉。
票证市场的放开,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深圳放开粮价取消粮油票,以此为契机,广东开始逐步缩小统购统销的范围。1985年,广东将粮油由购销倒挂改为购销同价,部分粮油价格放开,实行自由购销。
1992年4月1日,广东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的购销和价格。之后的1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商品价格放开加速,票证经济开始逐一谢幕。
票证经济谢幕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拉开,农村土地承包之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加上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民收入增加。这一放一提,促进了农业的高速发展。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46亿吨,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高产年,1991和1992年分别达到4.35亿吨和4.42亿吨,1993年更是达到4.56亿吨,连续5年超过了4亿吨。农产品基本告别了短缺时代,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也成为我国取消粮票制度的直接动因。
1992年岁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标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做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全面明确的阐述。“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他的讲话再次为改革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自1993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
至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各种要素快速流动,时代完全变化了。”张连起感叹,从发展重工业,到注重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家庭的消费几乎都是生活用品,工资大部分都用于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而现在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产品,早已从短缺到丰富,再到高质量,提供的商品更加优化、更加精准,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心仪的物品,购买的渠道也多种多样,网购成了大家普遍的选择。随着国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也呼唤产品在结构质量上进一步提高,“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优不优,所以这也是现在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
在张连起看来,正如邓小平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变局,从几乎没有市场到开放市场,从改革试点到全面推开,无论农村、城市,百姓的生活都有极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彻底改变了张连起的人生走向。
1993年,就在粮票取消那一年,他迎来了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次选择。在那不久之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华时指出“中国经济要发展,需要30万注册会计师”,就因为这个判断,张连起毅然从体制内辞职,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注册会计师。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