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大变迁 见证大变迁
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书信,有温度的传递
40年时光漫漫。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切都变得愈来愈快。人们享受着快的便捷和解渴,却又追忆着慢的厚度和滋味。以至于每当推开记忆的闸门,总有几处记忆中的风景匆匆闪回。或是街市上曾无处不在的绿色邮筒,或是身着工装、像雨燕一样忙碌矫捷的邮递员,它(他)们传递的书信曾经寄托着多少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和欢欣、忐忑的等待……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011年,作家木心先生辞世后,他的作品《从前慢》开始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首小诗。现在的电子邮件与那时的邮件,在传送速度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互联网、手机,甚至箭在弦上的5G技术,以史上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将讯息送达世界各个角落,微信“滴滴”的提示音不断闪烁于人们掌心时,传统信件也以惊人的速度淡出人们的生活。
邮筒,神圣而忠诚的朋友
“好多年没看见过邮筒了,现在大街上还有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何香久问记者。罢了,他喃喃自语,“有也是极少数了吧?!?/p>
在这位有着严重“书信情结”作家的心里,邮筒,是神圣而忠诚的朋友。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陕北沟壑丛生的黄土高原,《平凡的世界》中年轻主人公们的命运刚刚开始上演。在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沧州,与孙少安们年龄相仿的高中毕业生何香久,也已进入了黄骅县文化馆工作,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这个年轻人对文学抱着真淳的热爱,笔耕不辍,在高中时代就开始往全国各大杂志社投稿,有的作品被选用,也常有很不幸被退回来的。何香久还记得,他投递自己那篇后来发表的处女作歌词《七亿人民七亿兵》时的情景。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邮政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还很低,大部分乡镇上都没有成立邮政所。何香久将再三修改过的稿子装进信封,贴上邮票,骑着自行车翻越三十里路到县城,只为看到那只亲切的邮筒,小心翼翼地将信投进去。
“刚投进去我脑子里就开始‘过电影’:信封口到底有没有粘牢?万一开了,稿纸掉出来怎么办?我特别后悔刚才没仔细检查,想从邮筒里取出来再投一次?!比欢攘税胩欤裁患迷砍椎挠实菰崩?,眼看天黑了,他只好推着车子慢慢往回走?;厝サ穆飞?,内心一直忐忑不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等到邮递员送来一封回信。信封上印着“歌词”的字样?!拔遗掠质峭烁澹研沤艚暨谑掷?,拿起又放下,纠结了好久才鼓足勇气、闭上眼睛慢慢拆开信封?!焙蜗憔没匾涞?/p>
结果是可喜的。信中不仅告知他作品被杂志采用了,还另寄来了一个日记本、一支铅笔和四大本稿纸作为对作者的鼓励。不久,这首歌词由近20位作曲家谱曲,其中一首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处女作发表后,坚定了何香久继续在文学路上行走的决心。他陆续向《解放军文艺》等杂志寄去作品。作品被采纳得多了,他也渐渐积累起了经验,对拆信的恐惧也消退了?!叭绻豢茨切欧馐潜”〉模涂隙ú皇峭烁?,是采用通知?!?/p>
国家邮政局开展全国84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程,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事情了。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拥有1个邮政网点的目标。“虽然有些晚,但还是盼来了,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农村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也需要跟上。”何香久早已搬到城市生活,但听到这个消息,脑中涌现的,还是他的自行车轱辘曾在乡间小路上留下那一道道寂寞的辙痕。
“享受书信带给我的温暖”
发黄的信笺、残缺的信封、熟悉的笔迹。一封封攒存了多年的书信,渗透着真挚的深情,有一些见信如面,如今翻读,还每每令何香久沾巾?!罢庑┦强梢匀梦叶磷湃∨男偶?,它们给了我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直到现在,还有人给我写信,我仍然在享受书信带给我的温暖?!?/p>
1980年,何香久调到沧州市《无名文学》杂志编辑部工作。编辑部有十来名编辑,何香久是收信最多的。“我记得一天最多收过120封信,最少的时候也有二三十封。有些是作者来稿,有些是流水账,内容不外乎琐碎的心里话、家务事,总之是把我当知心朋友了,什么都倾诉。”每次出差回来,办公室里总有好几麻袋的来信等着何香久,而他出差归来的第一件事势必也是看信。阅后往往通宵达旦地写回信。他这种来信必复的认真态度常被同事们打趣。
“我和那些信的大多数作者都素未谋面。但那个时代,那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却能为他人排忧解难的纯真友谊,现在很难找到了?!焙蜗憔酶刑?。
不久后,何香久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到了北京,与亲人、朋友、同学通信也是常态,他又成了班上收信最多的人。一位关系要好的高中同学,由于家庭成分所限,当时没法报考大学。他就给何香久写了几次信,信中说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学生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到北京,看看著名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子?!拔铱戳怂男藕懿皇亲涛叮透匦潘怠飧鲂脑覆荒咽迪?,你来找我吧!’”何香久永远记得那一幕。当时他陪这位高中同学在北大校园里转悠,突然起了大风,看到教室的窗玻璃在风中猛烈晃动,他的同学疼惜地跑过去把窗户关上,还弯腰捡了一块砖头挡上。“我突然想到,他信中流露出的对大学的孜孜渴求是那样真切,这也令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知识文化?!?/p>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推进,从我国沿海到内陆地区,“道路通不通、电话响不响”成为外商投资的前提。家户装电话开始在全社会普遍兴起,成了一种新时尚,电信事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对邮政通信形成了替代。北大每个宿舍楼都装了电话。1984年,何香久家里也有了电话,亲人间的问候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通讯事业发展飞速。很快,何香久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大哥大”,他开始启用这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1998年,我国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信息产业部,并成立国家邮政局。当年年底,我国邮电分营工作完成,邮政和电信开始独立自主经营。
一个时代结束了。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那样方便,令人们新鲜、激动,糊信封、贴邮票、找邮筒和等待回信的慢时光,不知不觉被抛在了身后。
温故岁月里的珍藏
大学毕业后,北京的多家单位都提出好的待遇挽留何香久,但他坚信,要搞文学创作,在基层更接地气。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会了忍受苦厄和体会快乐,在乡亲们的面孔上,他总能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亲情。于是,他选择回到了家乡沧州。在这片热土上,他夜以继日地耕耘,成为一名高产的作家。
虽然写信比以前少多了,但何香久从未中断。不同的是,他现在给老师、朋友、同学们写信,多用的是毛笔;他现在写好信,也不用再找邮筒,而是叫快递员上门取信?!熬S腥四糜妹收馐露⌒ξ?,说我是古代人?!彼趾呛堑囟约钦咚?。不过,在他的影响下,一些亲朋好友,也重新开始提笔了?!熬驮谇疤?,我还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焙蜗憔煤芸?。
现在,全国已基本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邮政服务网点正在延伸到每个村庄,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013年,何香久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他收到对口扶贫村庄的乡亲们的电话和来信,他们高兴地祝贺他,并叮嘱他一定要把真实的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情况带到全国两会上,为百姓多说话。
几年前,何香久曾接到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打来的一个电话。
“黄老师兴冲冲地说,‘你猜我在干什么呢?我学会电脑了!正在打字呢?!蹦鞘焙虻幕谱谟ⅲ呀?0高龄。难得的是,她不仅学会了电脑,还将先生以前写给她的厚厚的情书一字一字地敲进电脑里。
“我当时就感念,不管跨越多少岁月,书信对于人们情感的穿透力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我对她说,‘黄老师,人们常说,有的人活到一百岁还是女孩子,说的就是您这种人吧!’她听了哈哈大笑。”何香久说。
2013年,何香久换了智能手机,也用上了微信。通过微信,他随时可以了解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工作上发生的趣事、读到有启发的文章,他也常喜欢在朋友圈转发。
“手机短信、微信都是一种社会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这毋庸置疑。但也不能说,现在的微信就一定比过去的书信好。当你拿着一封纸质的信,与捧着手机阅读,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亲人间出门能实时报平安,却无法体验到‘家书抵万金’的无比珍贵了?!焙蜗憔盟?,文字是有热度、有呼吸和心跳的,而写信就是温度的传递。在手机键盘和微信文字里,他很难感受到这种温度。
反而,曾经在编辑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请前来送信的邮递员小坐喝茶、侃片刻大山,那种亲如朋友的感觉,以及在深夜一灯如豆的昏黄中,给陌生人回信开解心结的场景,成为温故岁月里的珍藏,何香久每想起来,总有故人归来之感,虽“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