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题:“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邹明仲
正是农忙时节,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苇子村村民董云峰忙着查看玉米长势、做好农机保养的准备工作,每隔三五天,他还要“上课学习”——通过手机观看县里组织的学习视频材料,定期与其他村的村民一起交流探讨农业科技知识。
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昌图县推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2015年起,由县财政拿出专用资金,县委组织部具体实施,3年内全县425个行政村中,每村选拔、培养一名年轻人,作为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学制两年半。
这一培训项目的授课内容既突出“农”字特色,包括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等内容,还有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村民纠纷调解、村干部说话艺术等课程。授课老师既有“学院派”教授,也有党政机关干部,还有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学习,我学习到了农业科技知识,还在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作为学员之一的董云峰告诉记者,他在2016年参加了培训学习,之后下决心开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增加收入。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仅开拖拉机每天就能赚150元至200元。
金家镇黄酒馆村学员张英辉说,在课堂上听“土专家”讲种植经验很受启发,关于合作社的知识让他开了眼界,活了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合作社,尝到了增加收入的甜头。
培训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授课,每学期县里组织对学员们进行一次考试。昌图县委组织部还会对学员全程跟踪考核,包括看学员所在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是否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为群众办了好事和实事等,这些日常表现都将计入成绩单,作为评价学员是否合格、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目前,昌图县全县425个村,每村都有一名学员参加培训学习,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首届130名学员今年6月已经毕业。
记者了解到,昌图县为这些学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让他们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充分施展才干,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目前,已有122人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有115人领办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他们正活跃在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
据昌图县委组织部介绍,这些年轻人来自本乡本土,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荣誉感和责任感特别强,既是种田好把式,又懂市场,还熟悉互联网技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轻人不是干一两年就走的“飞鸽牌”,而是能够留下来扎根基层的“永久牌”。
一些学员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们对家乡的土地很有归属感,希望能够超越自己的父辈,能够给家乡带来变化,多做贡献。“乡里乡亲都认识,要是做不出点成绩,脸面上都没有光彩?!?/p>
昌图县委组织部部长崔学文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就是为了蓄好村级组织的“源头活水”,培育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让学员们形成“百姓不富心不甘”的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工巧匠”,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编辑:秦云
关键词:辽宁省 昌图县 人才 乡村振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2018年欧盟秋季峰会召开
中国代表:应抓住叙利亚局势缓和机会重振政治进程
金秋收获忙
聚焦扶贫汇报展在京举行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