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组织上要为担当者说公道话
“他是在转型探索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我们党委不能让敢担当的人受委屈……”“组织的公道话,让我温暖,让我振奋,到新岗位后我还会主动啃‘硬骨头’……”近日,火箭军某部党委与刚提任营长何某的这一网上对话,在广大官兵心中荡起涟漪:组织上为担当者说公道话,让人流汗不流泪,谁还会不甩开膀子干?
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受重用?我们党一贯的原则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则是、非则非,公道正派评价人。组织上能不能对每名干部,特别是对敢担当的干部说公道话,关乎干部成长进步,事关党的形象威信。习主席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痹谄绞保绕涫窃诠丶焙蛭渌倒阑?,就是为担当者撑腰,为敢为者负责。
然而,在评价一名干部时,领导干部不说公道话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有的明知他人的评价不够客观,有失公允,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搞“沉默是金”;有的说公道话讲“技巧”,对“圈内人”强化优点淡化缺点,对“圈外人”重论弱项浅议强项。诸如此类,都是没有原则、不讲政治,对单位建设、对同志成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评价干部,除了看其是否忠诚、干净之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有没有担当精神。但要看到,在“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时,谁也难免会有一些探索性失误;在“摸着石头过河”时,谁也难免会走一些无意识的弯路。面对这些,组织敢为干部说公道话,就会让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就能产生群贤毕至和见贤思齐的正确导向。如果组织在担当者受到误解和委屈时不能及时站出来说公道话,澄清正名,不仅会使干部对组织失去信任,更会助长“太平官”“混日子”等不作为的风气滋生蔓延。
担当的事要么是前人没干过的新事,要么是一时无法解决的难事。干这样的事最需要领导的撑腰、同事的理解和组织的认可。1966年,在研制我国核弹的运载工具时,周恩来同志一句“出了问题,领导来负责,我周恩来来负责”的打气话,给了钱学森等科学家巨大的创新底气??拐绞逼?,中国军队8000官兵与3万日寇鏖战常德,在仅存100人时仍“扼守一屋,誓死为止”。然而战斗结束后,当蒋介石欲以“临阵脱逃”之罪审判守军将领余程万时,国民党很多将领却连一句公道话也没有。事后余程万感慨:“要不是常德6万民众签名作保,吾脑袋早搬家了。公道不在,谁还愿做忠死之将?”
干事创业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也离不开组织的撑腰。对创新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胸中激荡公平正义,心里装着单位建设,就会在任何时候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讲公道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鼻烤抡鞒躺?,无数攻坚克难的任务呼唤更多“狮子型”干部带头冲锋、迎难而上。能不能做到“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能不能做到“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标准之一就在于组织能不能为担当者说公道话。不因“有棱角”而非议,不因“有私节”而误公,各级党组织把富有责任担当的干部选好用好,在其努力工作而又遭遇挫折乃至非议时,多为其撑腰壮胆,就是“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唯此,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能生生不息,新时代的强军伟业才能蒸蒸日上。
(作者单位:陆军第74集团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公道话 干部 组织上 组织 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