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上市险企交年中“成绩单” 主打保障型产品成亮点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题:上市险企交年中“成绩单” 主打保障型产品成亮点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
截至目前,A股四大上市险企上半年保费数据全部出炉,共计实现保费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相比去年的高增长态势,上半年上市险企整体保费增速有所放缓,但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保障型保险产品成主流,行业加快回归本源。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080亿元、3602亿元、1911.2亿元、678.7亿元,同比增长19.6%、4.1%、17.2%、10.8%。
值得关注的是,经历转型“阵痛”的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在通过削减低价值率的趸交业务,提升高价值率的长期期交和保障型业务占比后,业务进入良性增长期。上半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增速由去年同期下降13.8%转为正增长,中国人寿虽然保费增速落后,但也扭转了今年年初以来的负增长势头。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发展趸交业务来冲规模、争排名,业务结构严重失衡。趸交业务即一次性付清所有保费,可以使保险公司短期内迅速做大保费,但价值率极低,且退保风险高,不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说,新华保险的转型困难期已过,公司2016年和2017年先后削减了150亿元和200亿元趸交业务,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主打保障型产品,业务价值大幅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尽管行业转型使得业务增长承压,但结构调整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从今年单月数据看,人身险业务已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尤其是新单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比例不断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业正逐渐告别粗放经营,转向精耕细作。保险产品开发更加规范,更重保障,保险公司发展重规模更重“含金量”。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保险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前4个月,人身险中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从各家保险公司保费数据来看,保障型产品已成主流,并成为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中国平安公告显示,上半年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2%,公司从二季度开始重点推动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针对不同群体消费者需求,搭建并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险产品体系,包括重疾险及保障型寿险等。
新华保险则通过深耕健康保险领域,推出“保障病种多、赔付次数高、保障期限长”的健康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截至5月底,此类产品已累计销售超过49万件,规模保费超过25亿元,累计赔付金额超过9500万元。
关于未来发展,“保障”仍是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的关键词。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表示,集团保险板块要确保长期保障型业务发展速度远高于整体业务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快回归保障本源,上市险企的这些积极变化契合了当前保险业突出主业、做精专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说,保险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风险管理,保险公司应结合消费者在生老病死等方面的风险保障需求,改进精算定价,为其提供更多高性价比保险产品。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上市险企交年中“成绩单” 主打保障型产品成亮点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因癌症去世 享年65岁
中国舞蹈“荷花奖”广州开赛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表示将支持现政府
重庆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5死3伤
法国南部暴雨造成至少13人死亡
风暴袭击英国引发洪水泛滥 多辆汽车被淹
9名登山者死于道拉吉利峰南坡雪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