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夏季蜱虫活跃 户外活动应警惕
最近,国内多地出现因蜱虫叮咬,致人受伤甚至死亡事件。那么,蜱虫到底是什么虫?蜱虫在什么地方蛰伏?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赵邑、医师刘德华一起为我们详解正确而有效治疗和预防蜱虫叮咬的方法。
赵邑说,夏季,被蚊虫叮咬似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困扰。和蚊子比起来,蜱没有翅膀、不会飞、爬得慢、不主动叮人,可它也会传播很多疾病,在传病媒介排行榜上仅次于蚊子排第二。蜱叮咬后很多人都没有什么不适,很难被发现,好多人得了蜱传疾病都无法回忆起什么时候被蜱叮咬了。少部分人被蜱叮咬后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但往往不会去怀疑是蜱叮咬引起的。
蜱虫咬伤,多发生在草原、树丛、山林等处,咬伤后在皮肤表面会明显看到如痣一般的“黑豆”,触摸可能还会动,有疼痛感,基本上可以确认为蜱虫咬伤,需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如处理及时,并无大碍。
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我国已记录硬蜱科104种,软蜱科13种。蜱虫常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野外蜱虫则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或山地泥土中。蜱虫是一种深红色的,样子和蜘蛛差不多的小虫子。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长着腿的葡萄干。
蜱叮咬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蜱叮咬人的习性和蚊完全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人或动物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一般3至4天。它一般吸附在身体上不易被发现的位置(腘窝、肚脐、腹股沟等),不容易找到。
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病原体的直接危害,被蜱叮咬部位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蜱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作为生物媒介已知可以传播83种病毒、15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蜱虫叮咬本身通常没有太大危险,但其传播的疾病却往往更具危害性,有时甚至可能致命。蜱传疾病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热、出血热等,这些疾病如诊疗不及时都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蜱虫如何寻觅宿主?
蜱虫嗅觉敏锐,特别是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为敏感。感知距离可达15 m。蜱虫的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可吸血,饱血后就脱离宿主。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
怎样防止被蜱虫叮咬?
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裤腿、袖口。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还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另外要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等杀虫剂。
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
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人被蜱叮,摘蜱是否越及时越好?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果不摘除,蜱会叮咬很长时间,吸更多的血,可能释放更多的毒素和病原体。因此,及时摘除体表的蜱是十分必要,但不可随意去除,因为蜱虫头部有倒勾,导致越拉越紧,生拉硬拽还容易将蜱的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因此在条件许可时,最好寻求的医生帮助。皮肤科医师一般先采取用石蜡油封包虫体的措施,一个小时后,蜱虫基本丧失活动,再用镊子把蜱虫拉出皮肤。
若自行处理时,最好用酒精、罗浮山百草油、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或在旁边点燃蚊香,以“麻醉”蜱虫,让其自行松口脱落。也可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但无论是蜱虫自行脱落或被人工取出,都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如发热或者被叮咬部位有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就诊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以便辅助检查是否患上蜱传疾病,从而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应对蜱虫咬伤要早发现早处理
对局部损伤,去除蜱虫后,可给予外用抗生毒药膏,控制局部细菌感染。
专家提醒,更重要的是对蜱传疾病有所警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如在莱姆病流行区域应给于系统抗生素治疗。要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免疫学检查,严密观察重症过敏及感染中毒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抢救。
链接
如何防止被蜱叮咬?
①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在路上行走时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
②野外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戴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③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
④野外活动后应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叮咬人初期一般并不传播疾病,这一点有利于蜱传疾病的预防,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发现身上有蜱怎么办?
被蜱叮咬后也不用特别惊慌,自己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处理得越快越好,不需要等待就诊。用尖头镊子,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不要扭转或猛拉,不然蜱的头部就留在身体里了。
被蜱叮咬的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同时洗手,如有条件,可以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皮肤。
一些网络上介绍的方法不建议使用,如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药品,用点燃的香烟或火柴慢慢靠近蜱迫使它脱离,这些方法均不可取,会使蜱分泌更多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几率,当然蛮力拍死更不恰当。
被蜱叮咬了会不会得?。?/strong>
被蜱叮咬后得病的几率并不高,特别在北京地区,目前只发现了蜱携带莱姆病病原体,还有可能存在无形体,造成河南等地出现死亡病例的病毒尚没有发现,但如果蜱叮咬后(或在植被茂密的丘陵、山区活动后)1个月内出现如下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活动史或叮咬史: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出现头痛、疲劳、肌肉酸痛、或者出现关节痛;出现皮疹、特别是逐渐扩大的圆环状皮疹等。
编辑:赵彦
关键词:蜱虫叮咬 户外活动 如何预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