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入海、探天、追雾”——“雪龙”号在白令??瓶汲跽礁娼?/span>
新华社“雪龙”号7月29日电特写:“入海、探天、追雾”——“雪龙”号在白令??瓶汲跽礁娼?/p>
新华社记者申铖
7月末的白令海,寒风乍起、白雾常现。已从上海出发近10天的“雪龙”号到达了对北极科考具有重要意义的白令海。在白令海公海海域,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开展了多项科考活动,成果颇丰、初战告捷。
“入海”——“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布放成功
按计划,考察队28日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在“雪龙”号后甲板作业区,已经装载着观测仪器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等待着它在白令海的首次应用。
繁琐的布放准备工作虽已完成,队员们却依然隐隐担忧。水下滑翔机在中国近海和大洋地区已经布放多次,但在白令海和北极科考中却是首次应用,并面临着一些挑战。
考察队队员、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丽娜告诉记者,位于中高纬地区的白令海磁偏角比较大,可能对水下滑翔机的导航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白令海较大的涌浪也容易干扰布放工作。
忐忑的心情并没有影响队员们专业的操作。随着一声令下,队员们将“海翼”缓缓吊起,再慢慢送入海中。北京时间5时23分,“海翼”成功布放在白令海公海,真正“张开翅膀”遨游在大海中,开始对海域执行剖面观测。
“今天的布放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红霞告诉记者,前期的充分准备和沟通、合理的作业人员设置、较为良好的???,再加上全船人员齐心合力,共同促成了这次布放工作圆满完成。
“探天”——探空气球追踪气象要素
除了“入?!?,还有“上天”。28日,队员们释放了此次北极科考的首个探空气球。
这是此次北极考察队首次“停船”作业,较好的??龈头盘娇掌虼丛炝私衔硐氲奶跫?。
释放探空气球需要多人协力完成??疾於佣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晓姜告诉记者,这次释放的探空气球可以上升到3万米以上的高度。
宋晓姜说,探空气球可以观测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并把数据传输到地面。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计算和反演,可以刻画出大气的垂直廓线,从而了解整个大气以及边界层的条件。
“3、2、1!”北京时间7时15分,队员们松开手,探空气球腾空而起。
白色的探空气球,装载着观测仪器,承载着队员们在气球表面写下的祝?!翱炖趾叫?、平安回家”,飞扬在白令海的天空中。
“追雾”——国产观测仪器探寻海雾奥秘
像雾像雨又像风,随着“雪龙”号从上海一路北上,雾气茫茫的天气状况逐渐增多。
28日上午,海雾氤氲,考察队队员、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李涛开始了他的科考工作。李涛是一名“追雾者”,在此次科考中,他们将利用“海雾能见度剖面仪”对海雾的物理和辐射特性进行观测。
这个仪器由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它被装载在一个较小的探空气球上,随着气球升入空中。
“这个仪器是首次亮相北极科考?!崩钐胃嫠呒钦?,该仪器在应用领域也有着一定的价值:若能进一步研究揭示海雾辐射和能见度之间的关系,就能通过海雾能见度剖面仪获得的数据推算观测区域的能见度,从而为船舶航线规划提供支撑。
“由于北冰洋海冰减少,开阔水域面积增加,导致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夏季北冰洋海雾形成频率增加。”李涛说,北极“追雾”旨在观测海雾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情况,为研究北极上层海洋热力学过程及其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提供数据基础。
“雪龙”号计划明天进入北极圈,开启下一段丰富的科考征程。
编辑:秦云
关键词:“雪龙”号 白令海 科考


一路西行进阿里
马来西亚高官呼吁马中企业加强合作
江西南昌上演酷炫“汽车特技秀”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开幕
郎朗纽约举办慈善晚宴得善款约160万美元
大苗山里的新时代讲习所
生命的礼赞 体育给残疾人融入社会搭起一座桥梁
杨丽萍新舞剧《春之祭》在昆明上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