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云贵高原看“脱贫”
在长江上游生态涵养区的云贵高原,“深度贫困县”集中。连日来,记者走村串户,一窥我国脱贫“最后一公里”的攻坚进展。
金沙江上游的云南丽江是记者此次“长江行”的首站。在去玉龙县鲁甸乡的路上,海拔2000米的高原风光令人赞叹,但一路颠簸、山高弯急的生存环境,又让人心生脱贫之忧。
脱贫不能光喊口号,要靠特色产业带动。鲁甸乡的办法是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扶助77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云南白药”种植园?!肮ナ窃谄碌刂至?没得多少收入?!碧酱宕笏底榇迕窈褪苏渌?有了扶贫政策,有了建房补助,又种上中药材,她家2015年底实现了脱贫。
因为青山绿水的滋养,云贵高原不少地方瞄准“以茶脱贫”。在“贵州茶叶第一县”遵义市湄潭县,60万亩茶园高低错落、郁郁葱葱,著名的“遵义红”“贵州针”就产于此,全县茶产业综合收入超100亿元。
“天上下多大,地上流多大,顿顿红苕苞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说起湄潭县核桃坝村的“以茶脱贫”史,支部书记陈廷明感慨万千。前些年靠种茶实现了脱贫,近年来村里升级推动“茶旅一体化”富起来,还解决了3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6万元,人均年分红金额超过2000元。
核桃坝村是贵州“种茶脱贫、茶旅致富”的一个缩影。到去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700万亩,成为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脱贫要有资源,才能把资源变产业。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怎么办?一个字:搬。
云南昭通市位于金沙江下游,是长江上游最后一道生态?;は?。市委书记杨亚林的介绍令人吃惊:全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但人口密度却是全省的2.23倍!11个县区只有水富不是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达92.1万!
“只有异地搬迁,才有可能弯道超车?!毖钛橇炙?开始是分散搬到附近的岭坡、村落,但发现效果不彰,近年来干脆提出“进城入镇、进厂上楼”。这叫既“挪穷窝”又“拔穷根”。
但故土难离。绥江县干部聂晓梅说,县里要求每位干部联系五户左右,问计于民,同吃同住同讨论,直到搬出来。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稳得住”更难。昭通市的办法是:近抓打工就业,远抓产业培育。
绥江县鲢鱼村是一个农户搬迁安置点。下山后,曾经的贫困户于富贵住上了白墙灰瓦的川南民居,靠县农业局培育的“半山红”李子树脱了贫?!耙荒独钭邮杖?000块,家里有七八亩呢!”在场的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说,去年全县李子产量4万吨,产值2亿元。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脱贫进入“倒计时”,少数地方不免焦虑,脱贫工作走样变形。在一个乡镇,记者看到脱贫展板做得很精美,书面措施全是“四个A”“八个B”,八股文气息重,形式大于内容。有个县一种特色农产品仍然局限在种植环节,没有加工环节作缓冲带,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也没起步,但种植面积过大,很容易陷入“丰产不丰收”?;褂懈鱿缯蛑皇前哑独ЩЫ桓患移笠?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干部在动、农民不动”。
精准脱贫贵在“实干”,下足“绣花功夫”,做“虚功”害人又害己。在采访中,还有的干部认为2020年是全面脱贫“大限”,无论如何当地贫困户一定会被“摘帽”,这样的声音在基层出现令人担忧。(记者 宋振远 向家莹)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脱贫 云贵高原 记者 产业 贫困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