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AI医疗:理想很美好 现实仍骨感
AI医疗:理想很美好 现实仍骨感
“我们把传统的胃镜变成小小的机器人,它可以在磁场的控制下,以毫米为单位精确移动,360度无死角检查我们的脏器。”
“我们比较成熟的产品是在线问诊、移动问诊,帮助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跟真实医生快速建立起联系,解决其健康问题。”
“医生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读片,还存在大量误诊和漏诊,我们观察到这个痛点,决定将AI技术落地,应用在医生日常工作中?!?/p>
“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的舞台上,几位AI医疗领域的创业者侃侃而谈,谈着AI医疗的现状与未来,说着自己的梦想与期待。
这两年,人工智能的东风吹到了医疗领域,让这个领域一下子热了起来,大量创业者涌入这个行业。医疗成了AI落地的又一万亿级场景。普华永道的专家们在医疗报告《What doctor》中写道:“我们正马不停蹄地走入健康新时代,AI与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了?!?/p>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医生培养周期长,误诊率高等痛点已经成了医疗“顽疾”,AI的赋能是否能消除这些“顽疾”?AI医疗的痛点又在哪儿?在很多人心中,这些问题还等待着答案。
AI医疗的赋能
“全国只有不到3万名治疗慢性疾病的医生,却有4~5亿得了慢性疾病的病人?!敝窃平】礐EO匡明的话说出了我国医疗行业目前的困境——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有898.8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3.4万人。2017年总诊疗人次共有81.8亿,与上年比较,共增加2.3亿。2017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2.74人。
虽然医生也在不断增多,却还是赶不上病人的增长速度。想要解决这么多人的看病问题,只能不断往医生的肩膀上加“砝码”。推想科技副总裁曹原说,巨大的工作量使得医生不得不长期高负荷地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很可能导致大量的误诊和漏诊。曹原举例,“比如针对肺部结节(的诊疗过程)来说,负责诊疗的医生每天大概有30%~40%的时间在查看胸部CT,这其中又有80%的时间在鉴别(影像中是)结节还是血管,如果出现结节却没能被医生发现,未来很可能会变成肺癌?!?/p>
2017年至今,“AI+医学影像”领域的大部分公司,业务都涉及AI辅助诊断肺结节项目,公布的检测准确率普遍在90%以上,而且这个数值越来越高。2017年也被业内称为AI影像的“肺结节年”。
类似“AI辅助诊断肺结节”这样的项目,一定程度上为某些特定领域的医生减轻了负担,提高了他们的诊疗准确度和效率。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这些并不足以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病”。
“现在中国有几百万名医生,但是大家希望看的,是排在前5%的专家。”天亿投资创始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认为,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专家资源稀缺才是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他认为,在这个方面,AI技术也是大有可为的:“AI的价值就在于,我们有这个技术路径,可以把专家的智慧标准化、智能化、技术化,这其实就是变相提高了专家效率。”
春雨医生CTO曾柏毅提出了和俞熔不同的看法。他说:“如果我们可以通过AI技术帮助‘小医生’,提升‘小医生’的看病水平、看病效率,让‘大医生’的能力更好地、更广泛地发挥作用,(医疗资源的)供给量将是巨大的?!?/p>
那么,如果释放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患者“有得可选了”,是否意味着他们都能找到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医生呢?现实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曾柏毅提到了一个现状:由于各种知识水平的局限,许多患者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生,如果选错了医生,还有可能造成误诊。他说,“我们在和许多用户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会把问诊作为去医院的第一站,我们认为用户需要一种可以信任的关系,帮助他作出医疗决策?!彼岢?,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就诊时不再需要头疼选什么科室、选哪个医生,搭载了AI技术的分诊系统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使用AI技术,用户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帮他做。”曾柏毅在介绍AI分诊系统时说。他认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是能够解决用户切身问题的,是有发展空间的。
落地才是硬道理
2016年被认为是AI医疗在国内形成投资风口的元年。相关数据显示,当年,约有27家AI医疗企业融资成功,其中16家企业融资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然而,有一个现状让人无法忽视:尽管AI医疗产品可以进行尝试的空间很大,种类多样,但真正落地的很少,能够符合临床使用场景的产品仍缺席。俞熔坦言,目前,把AI技术上升到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维度比较有压力,更多的是辅助治疗。
这与医疗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学领域的问题很复杂,维度多、门槛高,AI技术在此领域进行突破,难度比较大。以目前AI技术与医疗结合较为成功的影像科为例,曹原表示,肺部、眼部应用相对简单,技术门槛比较低,所以许多企业都争相开发相关产品,而针对脊柱、腹部等复杂部位诊断的试水则相对较少。
“在医疗行业,你需要拿出非常清晰的证据,才能说这个东西可以大量用于临床?!笨锩魈岬?,在医疗领域做产品必须慎之又慎,作为产品的目标使用者,医生和患者对此的态度也显得比较慎重和保守。
《医疗人工智能医生认知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外科和影像科医生对AI的知晓率高于平均水平,但对AI的整体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不满意主要集中在AI未能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其次是对原理以及准确率不高的质疑。
很多使用过阅片AI的影像科医生,没有体会到工作量的降低。虽然许多公司都宣称用于影像科的AI产品能够提高阅片的准确度,而且比医生快得多,但并不能保证误诊的问题不会出现。如果阅片AI提供的结果不能让医生信服,医生还需要重新审核,这反而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不光是许多医生对AI医疗心存疑虑,很多患者也对它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感到担忧??锩魉?,“有时候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别跟我说AI的算法好不好,我只关心,用在我身上出了问题怎么办?”俞熔也有类似的体会:“在儿科领域,AI技术用于儿童保健是可以的,但用在儿童疾病治疗上就不太行了,一般人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机器人对话(进行诊疗)?!?/p>
另一方面,“向谁收钱,谁来掏钱”,也是目前AI技术在医疗领域落地时绕不过的“坎儿”。增加的机器成本由谁承担?俞熔表示,目前,医院场景的收费有一些挑战,打通医保、医院的闭环难度仍较大。
曾柏毅认为,在医疗领域中,医院付费比较难,但是可以考虑药企付费和保险公司付费?!岸叨砸搅艫I的需求蛮大的?!笨锩饕脖硎驹尥运木槔纯?,药企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临床研究,而数据挖掘、AI分析可以对其进行加持,这样可以直接获得收入。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人们对医疗健康的关注度和诉求会越来越强烈,付费的意愿可能会不断提高?!笨锩飨嘈牛欢问奔涞氖谐〗逃团嘤?,未来,在一些收费场景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为AI付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均斌 实习生 方玉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赵彦
关键词:AI医疗 慢性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