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与世界携手共赢——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与世界携手共赢——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新华社记者安娜、张辛欣
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制造逐渐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
工人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C919总装生产线进行装配(7月5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盛夏的沪东中华零号基地码头,一艘舱容17.4万立方米的巨型LNG船整装待发,即将远航。
LNG船是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船舶,能够制造这样的船舶,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一流造船企业行列的标志之一。
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作业(7月5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拍摄的PULNG项目3号船(7月5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拍摄的PULNG项目3号船(7月5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我们一系列产品已成为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远洋船队的主力?!被Χ谢鲁こ陆冀樯堋?/p>
沪东中华的今天,是我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不断开放与创新中,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制造拥有了面向世界的供应能力。从积极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拥有完备产业链,从代工起步到求品质、做品牌,开放与竞争倒逼中国制造不断朝着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前行。
工信部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首次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工业行业中仅有化工、机械等13个大类行业;如今,我国制造业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
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的现状没有改变,制造业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型升级不能止步。
“面临新工业革命机遇,中国制造业还要敞开怀抱,在开放包容中实现质量、效益、动力变革,增强竞争力?!惫ば挪坎砍っ幺姿怠?/p>
中国企业与国际伙伴携手共赢
中国制造40年发展背后,写满了中国企业与国际伙伴携手奋斗的故事。
这是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试制中心的焊接车间(5月8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发
这是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的发动机分装线(2016年10月26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发
从一个小山村起家的吉利控股集团,2010年收购世界汽车名企沃尔沃,曾引发质疑。吉利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与沃尔沃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到2015年,沃尔沃全球汽车销量创下该品牌建立88年来的历史新纪录。在日前公布的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吉利再进76位,位列267名。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地探索一条携手共进的新型发展道路,将为用户带来更多利益,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
回首中国制造40年发展历程,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 1995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之一、当时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以股份参半的形式,在荒滩之上建起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在填补我国造船史上多项空白的同时,也反哺了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2017年5月5日,我国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围绕大飞机的研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聚合了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一级供应商,带动航空运输、材料等多个产业发展……
“开放的中国制造业受益于国外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续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回报?!泵幺妆硎尽?/p>
以汽车为例,2017年,中国乘用车共销售2472万辆,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6%、17.0%、12.3%、4.6%和1.8%。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货物出口的40%、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华外资企业实现的。中国企业仍需在对外开放中苦练内功。
中国“匠人”与国际人才融合成长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匠人”也与国际人才融合成长。
走进浙江、江苏等多地现代化智能工厂,不时可见与中国员工三五成群、热切交流的异国面孔。
在万向钱潮智慧工厂,一名工人在上毛坯(7月4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陈弓介绍,自1996年起,公司先后有600余名员工赴日本川崎重工坂出工厂研修,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
“我1990年进万向,相比当初,企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提高很多。我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蓖蛳蚯蓖蛳蚪诔Ъ几淖樽槌し焦剿?。
这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坞与正在建造的船只(7月6日无人机拍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工人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作业(7月6日摄)。小到牙刷、电池,大到汽车、轮船、大飞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坚持开拓,苦练内功,在与世界贸易伙伴携手共进中,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先进的制造和对文化、习惯的尊重让我们找到‘家’的感觉,拥有发展空间。”吉利汽车研究院电动车研究院外籍员工司马洛介绍。
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制造业高端人才、高水平技术工人缺乏问题仍待破解。面向未来,还需不断开放与变革,进一步挖掘人才资源的内在潜力。
首先是开放?!拔颐墙谥圃煲狄鸦究诺幕∩?进一步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开放要求,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泵幺姿?将进一步为外商、外国专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还要优化环境,让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让人才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也要守住和发扬工匠精神。一方面要营造崇尚实业的氛围,一方面也要加大技能人才的“充电”,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的“数字工匠”。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制造 全球 体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