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专家:“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
大气污染防治药方是有效的(绿色家园)
——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
陕西铜川声威水泥,生产区的脱硝站正在运行。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近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怎么样?打赢蓝天保卫战还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
记者:“大气十条”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过去几年,污染防治工作着力点主要在哪里?
柴发合: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3个重点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达标,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最后的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这说明,大气污染防治是有“药方”的。
以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京津冀地区为例,按照污染物减排力度排一下次序,首要举措是削减了煤炭消费,包括散煤、中小锅炉等。2017年北京煤炭消费目标是要控制在1000万吨左右,实际上只剩下不到500万吨。煤炭消费大大降低,促进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调整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北京近5年来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2000家,京津冀区域6万多家涉气“散乱污”企业被整治?;夤2芰Χ缺燃苹蟮枚啵芟蜃藕侠硭交毓?,不过还有一段路要走。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火电厂已经实现超低排放,污染物排放控制到最低水平。非电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焦化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控制力度、标准要求不如电力行业。今年3月1日起,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工业污染进一步减轻。此外,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
污染物排放远超环境容量,重污染天气仍是人们的“心肺之患”
记者: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怎么样,大气污染物排放相比于环境容量处于什么水平?
柴发合:我国近几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成效,不过,以PM2.5污染为主的大气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PM2.5浓度居高不下,全国多数城市处于PM2.5超标状态。到了秋冬季,不时有重污染天气,虽然污染程度减轻了,持续时间也变短了,但仍是人们的“心肺之患”。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这些地区总体污染强度仍然比较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仍然都处于千万吨级的高位,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这是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持续减排的压力非常大。
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措施要科学化、精准化
记者:打赢蓝天保卫战该如何发力,要注意哪些问题?
柴发合:“大气十条”基本控制方向没有大的偏差。
散煤治理进展比较快,还要继续有序推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清洁取暖,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吧⒙椅邸逼笠嫡握揭鄞虻煤芷粒褂懈霰鹌笠得挥星謇淼?,该停下来的要停下来,该进入园区的要进园区,继续生产的要提升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有些地方挂着园区牌子,实际上是“散乱污”企业集中地,要进一步加强整治。
在初步解决散煤、“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进一步控制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推进超低排放。通过不断提标、加强要求,倒逼产业结构优化。所有产生污染的环节都要控制好,关注工业企业烟囱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工序的无组织排放。在京津冀,从环境容量要求来看,现在所布置的产业规模污染物排放量还是太大,即使达到目前能做到的最高污染控制水平,可能都没办法容纳这么多工业企业。不仅是京津冀,各地都要从满足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规范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布局上下功夫。
在交通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在用车的治理。在京津冀核心区域,出租车、公交车、洒水车等使用频率高的车,应尽快电动化;区域交通方式上,要优化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货运多用铁路,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控制。
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包括道路扬尘、裸露地面扬尘、工地扬尘、各种料堆灰堆等。目前,扬尘控制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市中心道路扬尘控制很好,但城乡接合部、农村还存在很多没有铺装的路面,要扩大道路扬尘控制范围;裸露地面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地方中心城区控制得很好,外围比较差。
大气污染防治慢慢进入攻坚区、深水区,能控制的已经控制了,难度越来越大,后面要围绕科学化、精准化来制定控制措施。要加强科技支撑,跟踪研究整个大气污染防治过程,根据情况变化对防治方向进行纠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找到长期解决方案,把“大气十条”中形成的好经验保留下来,尽量减少临时性措施,减少对社会、公众的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防治措施,让停限产的企业越来越少,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记者:《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汾渭平原列入重点区域,是出于什么考虑?
柴发合:过去几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下降幅度与京津冀相比小得多。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仅次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产业结构偏重、规模偏小、装备水平低,多数钢铁、焦化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汾渭平原列入重点区域,有助于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污染最重地区的问题。
转变发展方式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必须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记者:重污染天气大大抬升了PM2.5浓度,也降低了公众的蓝天获得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重污染天气?
柴发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主要需要3方面条件: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在同一区域内统一预警标准、开展应急联动;切实落实应急减排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上3个方面持续强化。
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天气一般持续3—5天甚至更长,考虑到政府发布预警、企业采取措施分别需要提前24小时左右,因此,只有预测预报能力达到5—7天左右,才能确保提前决策,提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要继续强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需求。
重污染天气往往是区域性的,影响范围大,需要区域内各城市共同应对,即使部分城市没有达到相应预警级别,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其污染物排放也会对区域污染积累和下游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重污染天气应对需要进行区域统筹,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共同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要继续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应急响应标准,同一区域内要统一预警分级标准。
应对重污染天气离不开各项减排措施的严格落实。要继续指导重点区域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措施减排力度,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
记者:打赢蓝天保卫战,公众可以做些什么?
柴发合:打赢蓝天保卫战离不开全民共治。政府要落实环境监管责任,企业要落实污染控制主体责任,公众参与也是重要一环。
对公众来说,一方面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节电、节水、少开车等,都能为污染物减排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成为一个监督者,对违章、违规、违法的人和事,要坚决举报,监督不守法、污染环境的企业等。打赢蓝天保卫战,公众是参与者,是监督者,是“战士”,应该为环境质量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公众不仅关注治理过程,更关注治理结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什么时候才能常态化?
柴发合: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一定时日。过去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污染防治上,转变发展方式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真正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同地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空气清新的时间表也是不一样的。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目前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在2030年前总体达标,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我认为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明晰责任清单,制定不同阶段的达标时间表,通过时间表、军令状倒逼污染防治措施加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蓝天保卫战。
寇江泽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



北京永定门城楼举办“我爱你中国”迎国庆灯光秀
精彩民俗庆丰收
非遗剪纸迎国庆
喜迎国庆 我和国旗合个影
江西小学生千条红领巾拼巨型国旗迎国庆
2018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在江西抚州举办
世界最高公铁桥沪通长江大桥主塔成功封顶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开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