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故事 城市故事
聚是一团火——“晋江经验”的政协力量
人民政协网7月18日电(记者 杨伟伟 包松娅 王惠兵 宋宝刚)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晋江,一个曾经的“高产穷县”,经过了40年的沉淀,如今一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五强,被誉为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奇迹的背后实则蕴藏着其发展的大逻辑,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总结为“晋江经验”。
“晋江经验”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晋江各界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爱拼敢赢、勇于创新和大胆作为,从而汇聚起持续发展的磅礴动力。在这其中,政协的力量格外醒目。
发展实体,贡献“政协智慧”
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是“晋江经验”最鲜明的特色,“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是晋江实体经济发展的写照。
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从来都是晋江政协履职的主题词。
“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别人还没做的,他们先做了。”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吹响,“爱拼敢赢”的晋江人就已经走在了创办实体的路上。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和一个名字紧紧相连——政协委员。
1985年创办恒安集团的许连捷委员,通过多次管理变革,打造出“历史上最好的恒安”;浔兴拉链创始人施能坑委员完成了拉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打造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拉链品牌;盼盼食品集团执行总裁蔡金钗委员始终坚守以“绿色、健康、营养、时尚、方便、放心”的食品面对消费大众,打造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凤竹环保有限公司掌舵人李明锋委员在环保工艺里创造出了“凤竹模式”,将“环保进行到底”……
他们除了积极践行发展实体经济的初心,还热心参政议政事业,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鼓与呼,在晋江“质量立市”“品牌立市”“企业上市”、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节点,贡献智慧。
从1986年的《石狮、安海两镇部分“三资”企业经营情况与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到1995年的《关于晋江市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从1997年的《晋江市“三资”企业情况调查报告》,到1999年的《继续深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服务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从2004年的“企业品牌加工链”调研,到2006年的“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打造品牌晋江”调研;从2015年的《关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社情民意信息,到2017年的“凝智创新驱动,聚力新兴产业发展”专题协商……
早前,施能坑辞去浔兴拉链董事长一职,专职担任十二届晋江市政协副主席。他说,打造自己的品牌,是自创立浔兴之初就有的梦想,现在也不会停止,只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为创造更多晋江的中国品牌建言献策。
对于晋江市政协人的力量,晋江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去年9月25日,晋江市委、市政协召开关于“凝智创新驱动,聚力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题协商会,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就用“很及时、很必要、很有意义、很有帮助”给予高度肯定。
如今,在市政协广大委员的积极参与下,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海内外500万晋江人,践行“晋江经验”,已建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千亿和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纸制品、新材料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拥有42枚中国驰名商标、4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经济总量连续24年居福建各县市首位。而在GDP中,来自实体经济贡献达60%以上,由实体经济创造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均超95%。
为民造城,体现“政协温度”
晋江是一座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城市。这缘于晋江一直秉承“为民造城”的发展理念。
从民情出发,为民意发声。晋江市政协提出,政协委员的荣誉应与时刻为民谋利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紧紧相连。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晋江市政协每年都把关于医疗、交通、养老、文化、教育、饮水安全等反映民生问题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督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全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晋江崇文重教的传统由来已久,教育问题也成了市政协多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1986年,提出了《晋江县部分中小学质量问题及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和准备情况的调查》的专题报告,推动了晋江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1999年,市政协开展“如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调研,助推200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3年教育规划的实现。2003年,《必须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大会发言,助推来晋务工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2017年秋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中外来人员子女21.32万人,占58.01%。
医疗是民生之需,多年来也屡被政协委员提上案头。在2006年4月晋江启动新农合结报补偿前,就有许多委员针对农民就医问题提出提案,新农合政策的几次调整也都充分考虑政协提案意见。2017年,市政府与市政协围绕《关于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重点提案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并举办专题协商会。市长张文贤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整理、吸收、采纳委员建议,转化为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近年来,随着晋江城市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安置房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十二届晋江市政协常委蔡惠琼提交提案建议,我们的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城镇化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安置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节。安置房建设的好坏、管理的好坏关系着被征迁群众能否幸?!盎丶摇薄>萁姓敝飨度僮诮樯?,此类提案从2011年开始就是委员关注的重点。他还透露,自己也负责一个市里的大型安置房项目,通过发挥政协充分协商的优势,项目拆迁工作推进迅速,并实现零上访。
“每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我都会思考,晋江需要一个慈善公益基金,引导企业家乡贤发挥晋江人乐善好施的精神,投身公益,帮扶群众,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带着这种思考,九届晋江市政协副主席郭金醒牵头开展课题调研,并于2002年初提出关于成立晋江市慈善基金会的提案。同年底,晋江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目前,晋江市慈善总会已募资达30.22亿,居全国县级之首,并成为我国首个县域爱心城市,2014年获评“七星级慈善城市”。
凝心聚力,发挥“政协优势”
“十户人家九户侨”,侨是晋江最大的特色,拥有300多万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如何把海内外晋江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晋江发展中?这一直是晋江市政协付诸实践的使命。
从1980年设立政协台湾工作组、华侨工作组,到1996年成立香港地区、澳门地区联络组,市政协一直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交往,引导港澳委员更好发挥“双重积极作用”。
深化联络交流,平台是关键。自1989年起,市政协就以文化体育交流为载体,先后举办晋江政协之友书画展、“台湾—东石故乡情”书画联展、出版《华侨港澳台同胞资料》《晋江人在澳门》《晋江人在香港》《晋江人在菲律宾》《晋台缘》等专辑,以及“海峡杯”青年男子篮球赛。
公益商店,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刚起步时,在晋江的乡镇中却早已随处可见。这是晋江市积极引导非公人士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一种创新之举。由晋江市政协副主席洪忠信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英林“心商店”开业当天就收入50万元,目前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已累计募捐善款突破亿元。洪忠信说,在晋江超过亿元规模的基金会,“英林心”只是其中之一,但在每一个基金会成立的背后,都有广大政协委员的参与和捐赠。他们为提升晋江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动海内外热心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是政协团结联谊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所以才有这个能力去帮助大家?!?2016年,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长许健康回乡捐赠1亿元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据晋江市政协秘书长蔡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协积极作为,广泛联络,为海内外晋江人回乡投资、捐办公益牵线搭桥,跟踪服务,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海外晋江侨亲捐资超过28亿元。
异地晋江籍非公经济人士已达30多万。这些在外晋江商人在团结经济领域、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宣传晋江的重要窗口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政协每年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委员爱心先行行动”“委员助力回归创业行动”为载体,加强与异地商会的交流联系。短短5年间,“回归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回归共35个,总投资230亿元;人才回归186人,爱心回归超过4亿元。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当一个个有情怀的政协委员们在光荣使命的感召下聚在一起,就如一团熊熊烈火,在浴火重生中百炼成钢,生成无穷的政协力量!
传承发展“晋江经验”的接力棒如今传到新一届晋江政协人手中。对于接下的路,晋江市政协主席林仁达思路清晰——紧跟发展节奏,提升委员素质,在服务大局中聚心同行,在履职为民中聚力同进,用求真务实交出精彩“委员作业”。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