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朱晓琦:来华留学教育须“供给侧改革”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朱晓琦
在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应立足于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程,使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
据官方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在我国高校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已达到48.92万,规模增速持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多年来,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更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助推器。
树立中国大学品牌和形象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来华留学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国际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探索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新模式,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日益重视,努力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经贸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但同时,对中国的误读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国的了解不足。近年来,我国通过建设孔子学院等举措,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外国对中国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急需从专业角度大力培养更多的来华留学生,为民心相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在各国造就一批中国问题专家
从历史经验来看,唐朝时期,世界多国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中国为这些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些留学生归国后既利用所学知识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很好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密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应立足于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程,使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从而逐渐在各国造就一批了解中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通过他们把一个发展的、和平的、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全面、客观、直接地展示给各国的决策者与普通民众。
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来华留学生,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应当实行“供给侧改革”,即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基本点出发,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升级培养理念。首先,从生源来看,要兼顾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源。从多年累计数据来看,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相对靠前的生源国为韩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我们要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生源的占比,有效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比如,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学院启动的“当代中国研究”项目主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留学生,并通过设置奖学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当地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其次,为满足留学生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元化学习需求,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要注重全方位介绍中国,致力于培养既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又具有广博通识的来华留学生人才,特别是使广大来华留学生既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又能知晓中国当代的文明成果。
完善课程体系。在留学生课程设置上,既要与国际培养接轨,又要体现“中国特色”。首先,完善全英文课程设置。以国际关系专业为例,可突出本专业在国际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尤其是多年来建设全英文项目、培养国际人才的经验,逐步增设一些与中国政治、外交有关的课程,以适应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新需求。其次,突出各高校和学院的学科专长与研究特色。利用各高校学术研究的比较优势,设立“平台课”,以邀请学术名家讲座的方式,实现跨学校、跨专业的学术资源共享。再其次,强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提升汉语水平是每个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大需求。为此,除设置一部分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部分免费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通过丰富中文课程菜单,赋予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自主权。
调整教学模式。首先,要从讲授为主逐渐向研讨式教学过渡,设置适宜来华留学生参与的教学项目,增加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的互动。以国际关系专业教学为例,可以使来华留学生成为我国高?!耙涣餮Э啤苯ㄉ璧牟斡胫魈?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积极运用新兴教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梢越杓澳娇巍钡裙蚀蠊婺?攀皆谙呖纬唐教ǖ某晒?依托国内目前蓬勃兴起的相关中文“慕课”平台,加强在线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的推广应用,开发更多适宜来华留学生学习的精品课程。
拓宽培养方向。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应当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应单纯强调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还应注重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其他重要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当吸引和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学生社团等。一方面,可以鼓励来华留学生参加辅助教学工作、各种会议和学术研究。各高校和学院可结合当年预算情况,适当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来华留学生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特色社团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等,从而推动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优化评估体系。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要采用自我评估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内容全面涵盖招生宣讲、教学秩序、授课水平、教材教案、教学方式、作业考试、实习实践、学生关怀、升学就业、教务服务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培养模式评估体系。在自我评估方面,国内高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的交流,不断对标提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在高??己似兰壑副曛械恼急?在第三方评估方面,可以积极引入国际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聘请专业化的外部评估机构,以客观独立的视角对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与专业国际教育招生机构的合作,通过推荐制度与考选制度相结合,不断吸引和招收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之间也可就留学生培养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探索联合培养、联合建设教材、联合培训教师、联合招生等多种合作形式。
搭建就业平台。高校来华留学生服务和管理机构要与当地企业或企业协会共同行动,推动国际人才落地生根。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17年该校与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藤蔓计划”对接,举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来华留学生专场招聘会。该场招聘会共有来自海淀区的22家中资企业参会,百余名来华留学生现场投递简历、与参展企业交流互动,为希望在中国工作的来华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数据管理。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数据平台,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一方面,通过建立和维护来华留学生项目的网站页面、微信公众号等,对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课程、教务、毕业去向等进行综合说明。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数据库,在学校和学院不同层级,对来华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科研成果、社会实践、毕业去向等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通过掌握全面翔实的“大数据”,及时发现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进展和不足。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来华 留学生 中国 培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