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科技创新离不开“敢想敢干实干”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对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继承科技报国的光荣传统,自觉肩负新时代赋予的重任;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能够坚定创新信心,充分认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将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作为毕生努力的方向。
随着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正加速进入科技强国第一方阵。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分水岭,进入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新阶段。总书记的重托和期待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敢想、敢干加实干,不断攀登世界科技新高峰。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新中国科技奋斗史留下了大量敢想敢干、攀登摘冠的精神财富,值得新时代大力弘扬。我们在新中国物质技术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两弹一星”伟大壮举,形成敢于打破西方科技垄断的“两弹一星”精神;不断刷新的水稻亩产量纪录,形成敢为天下先的“袁隆平精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实现里程碑意义的胜利,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系统集成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形成相容并蓄、赶超一流的“高铁精神”;相继突破第五代战斗机歼20、国产001A型航母等尖端技术,形成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阶段,这些都是需要深入弘扬的强大精神武器。同时,我国在高铁、核电、新能源、基因科学、量子通信、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显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新为引领的新发展理念的宏伟力量和巨大潜力,也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独特体制优势,大大增强了我们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设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设科技强国,首先要“敢想”。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树立起大国自信。“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闭饩鸵笪颐潜匦敫蚁耄挥懈矣谧咔叭嗣挥凶吖穆?,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否则永远受制于人,国家安全尚且不能保证,民族复兴从何谈起。只有自信的民族才能在通往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敢想”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当然,我们的敢想绝不是胡思乱想,首先是要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尊重基本科技规律,敞开思维,放飞梦想。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设科技强国,还要“敢干”?!案蚁搿敝皇浅晒Φ牡谝徊?,没有“敢干”跟进,“敢想”只能变成空想。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各方面定会频频遭遇瓶颈,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风险和挫折,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进一步不一定成功,退一步却一定前功尽弃,这个时候“敢于作为、敢于担当”就成为了科技创新过程中最为可贵的品质。只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才能成功。我们不仅要敢于打破技术封锁,实现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还要敢于挑战世界性难题,去攻克影响整个人类命运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成为国际科技革命的领头羊。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设科技强国,最终要靠“实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宏伟目标都需要靠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一步一步的艰苦奋斗方能实现。科技创新工作更是如此。不少科技创新产品,原理看来不落后,而作为产品则常常出现问题,或是性能不可持续,或是性价比没有竞争力?;褂幸恍┫冉模踔亮煜鹊脑淼难橹ひ蛭肝⒅γ挥邪押霉氐贾率О芏硎Х⒄沽蓟?。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将科技创新各个环境的工作都做到极致,以最终实现我们科技强国的梦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科技 创新 精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