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急诊医生是战场的前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李力卓访谈

人物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急诊外科工作,擅长急诊外科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抢救。
急诊科医生极具挑战性,每天都像开着小船乘风破浪,每一次都可能翻船坠海,也可能安全到岸,若把医院比作战场,那急诊科就是战场的最前线,急诊科医生就是前线的前哨,面对患者,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救命!
——李力卓
炎热的午后,记者走进北京二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随着人来人往,冷气从急诊科大楼门内涌出,销蚀了周边的热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力卓性格爽朗,声音洪亮,他有力地握着记者的手,一份超然的自信跃然脸庞。
一辆救护车鸣着响笛驶来,车子刚一停稳,急救人员迅速打开车门,推着患者飞奔进抢救室,李力卓迅速投入“战斗”,“白大褂”们紧张地往来穿梭,家属紧张地盯着抢救室的门,时而掩面落泪,时而焦急张望,气氛紧张而又充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煎熬,抢救室的门终于打开,“患者平安!”护士的一句话,让悬着的心落了地,患者家属握着满头汗水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李力卓的手,感激地连声道谢。
急诊科有时不能急
健康周刊:急诊科的氛围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紧张而又?;姆?,似乎稍不注意就会有生死事件发生,您经常接触的都是这些病例吗?
李力卓:一个“急”字已能阐释急诊科的氛围和急诊科医生面临的处境,急诊科外伤、重伤患者较多,需要急诊医生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尤其需要临危不乱冷静果断的性格,因为,经?;崦媪偕谰裨?,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重大事件。
宣武医院地处北京二环内,附近社区较多,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当中,急腹症患者占门诊量的50%以上。老年人急腹症同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或肾病、心衰等疾病,在处理时要综合考虑,不能急着处理,单纯的手术一切了之,还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等,所以,有时虽然病情很急,但作为急诊科医生也不能急,既要保障患者的安全,减轻患者的创伤,又要平复家属急躁的情绪,快速评估整理出一套适合老年人的治疗方案,还承担着万一治疗不成功会遭到家属质疑的巨大心理压力。
老年人急腹症体征反应较慢,早期与病情轻重不符,往往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向危重、死亡方面转化,且恶化迅猛,远远超过年轻人。只要老年病人有一定症状、体征表现,我们必须进行检查、评估、进行治疗干预及密切观察,不能等病情快速发展,引起“瀑布效应”,致使多脏器衰竭,再处理已经来不及。
我接诊的患者中,曾有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因腹痛来急诊科就医,之前他出现这种状况时用点药就能缓解,但那天用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医生建议急诊留观,但家属以老年人休息不好会加重病情为由执意离开。两天后老人病发,120将其送回到急诊时,已发展为全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经抢救无效后离世。因此,建议家属应对老年急腹症给予足够的重视。
急腹症也会“谎报军情”
健康周刊:急诊科分诊制度很明确,哪个患者病情危重就要先诊治哪个,您也曾说过急诊科医生并不是在看病,而是在救命?
李力卓:是的,急诊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急诊科的医生是真正在与死神争分夺秒,但有时也会遇到“谎报军情”的病症。我遇到过一名腹部疼痛剧烈的患者,经过X片、超声检查,没有发现患者有明确的穿孔表现,但他的腹部症状是‘板腹’,建议急诊留观保守治疗。病人症状有所缓解,遂要求回社区医院治疗,并签字离院。回到社区医院后病情加重,建议继续回我院治疗。当患者再次来到医院复查时,明确诊断为消化道穿孔,遂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有些急性腹痛看似急腹症,但实际上可能是其他疾病。曾有一位中年人是以急性腹痛来急诊就医,当时他腹痛剧烈,我们迅速查体,发现腹软,压痛并不明显,也无反跳痛、肌紧张,我们马上判断他有其他疾病,经过询问得知,患者后背疼痛向左肩放射,急查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确诊为ST段抬高型的心梗,迅速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及时抢救了一个生命。
因此,如果出现急腹症,患者还是先到设备齐全的医院诊断,在医院进行治疗期间,家属和医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反应,及时治疗。
健康周刊:有人说,急诊科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有什么画面令您印象深刻吗?
李力卓:做了多年的急诊科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瞬间,也亲历过太多的生死,我认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掌握最为重要。记得,有一年,120送来一位溺水的儿童,由于来时已无心跳和呼吸,虽经全力抢救,但回天乏力,幼小的生命抛下悲痛的亲人离去。
原来,这个5岁的孩子被家长送去学游泳,孩子比较调皮,教练一共带了7个孩子,有些没顾及过来。孩子突然呛水,呼吸心率骤停,这名教练没有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而是打电话叫120,在120赶来期间他也不知如何处置,等医生把孩子送到医院,孩子已经死亡。孩子的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依然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所以,很多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知识一定要普及。
急诊科是最精密的一部齿轮
健康周刊:宣武医院急诊科24小时平均急诊量为450多人,多时达520余人,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很累吧?
李力卓:急诊医生就是干这份工作的,身体素质都必须过硬,患者再多、再累也要坚持,但最累的还不是数量,最累的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分清病情的轻重缓急,考虑疾病倾向于哪个专科、是否多学科、如何对专科疾病给予明确的诊断措施,并对此分析判断,这个强度非常大。如果说医院是一部精钢锻造的仪器,那急诊科就是这部仪器上精密的齿轮,而急诊医生就是这部精密齿轮中最快速精确的旋转,必须保证不能出现任何遗漏及误诊,这对年龄、体力、思维是极大的考验,急诊医生也会衰老,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无法应付沉重的工作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安排急诊医生的未来。
其实,说这句话我是有感而发的,我在沈阳工作时,曾有一位女同事,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满头长发一块块儿掉落,头皮裸露出来,有一次正值我们一起加班,一位高个子的男患者来急诊室问诊,我那位女同事问他有什么症状,没说两句话,他一拳打在同事的头上,同事正低头寻症写病例,根本没有防备,男患者接二连三捶打她头……事后,她掀起一边的长发,让我们看她因头发掉落裸露的头皮,心理真的好难过。医生是一份工作,但医生的工作太累了,除了身体的压力,精神压力更是巨大的,说是救死扶伤,但有些时候连自己的安危都保证不了,也是一种悲哀。
后来,经过了解,那位男患者并没有急重症,他只是想开一点药,明知道急诊医生只处理危重症患者,不会给他开药,情绪激动便动手打人。后来,我们经常互相提醒,不能眼睛只看到病,还要看病人,时刻做好挨打前能迅速反应逃离的准备。不否认,医疗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但若因此就对整个医疗队伍失去信心,这不仅是种悲哀,更是种灾难,好在,近两年医患之间的关系在逐渐回暖,值得欣慰!
编辑:赵彦
关键词:急诊医生 宣武医院 李力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