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16+1合作”助推欧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东欧国家专家学者高度评价“16+1合作”
新华社华沙7月4日电综述:“16+1合作”助推欧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东欧国家专家学者高度评价“16+1合作”
新华社记者陈序
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中东欧多国智库专家和学者认为,自2012年启动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地促进了包括中东欧在内的欧洲地区经济发展,展望未来,“16+1合作”的巨大潜力令人期待。
塞尔维亚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内文·茨韦蒂查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16+1合作”帮助塞尔维亚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塞中稳定的双边合作正在日益加强,并且结出丰硕成果。
据他介绍,“16+1合作”近年来在塞尔维亚不断开花结果:中国企业在塞投资建设桥梁、公路;收购陷入困境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不到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两国民间日益频繁的交流也推动了旅游业发展,来塞旅游的中国游客逐年增多。
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教授、前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纳科·斯特凡诺夫也认为,“16+1合作”诞生以来,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该机制对推动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塞尔维亚资深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日瓦丁·约万诺维奇看来,“16+1合作”在实践中展示了如何连通欧洲与中国。这种合作模式对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信息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相关方在贸易、投资、基建、文化和民间沟通等领域合作的平台,更是欧洲与亚洲,尤其是欧盟与中国之间各领域融合和衔接的桥梁。
在谈到“16+1合作”未来发展时,波兰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问题分析员马尔钦·普什霍德尼亚克说,自2012年“16+1合作”启动以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一直在稳步发展之中,“未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仍可以开发出更大潜力,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应继续推动这一机制向前发展”。
他举例说,作为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举办国,波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为“16+1合作”付出了大量努力,波中两国各领域合作潜力很大,尤其是在绿色经济和物流领域,这也是波兰政府当前优先发展的行业。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经济大学教授佩特尔·巴拉斯则认为,“16+1合作”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斯洛伐克而言,可借助其作为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的优势,在“16+1合作”中推动维谢格拉德集团与中国展开合作,比如在商业领域投资、旅游推介、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彼此优势,取长补短。(参与记者:王慧娟、王欣然、曲曦、郭明芳)
编辑:秦云
关键词:16+1合作 欧洲 中东欧国家 经济发展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