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信息焦虑”如何远离“小红点”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信息焦虑”成为了都市人的时尚病。无论是“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还是“游戏成瘾”,这些时代感很强的“病症”充斥在我们左右,耗费掉无数宝贵光阴。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不断地反省,科技在创造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焦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科技头条
手机上瘾成疾病
“时间校正”来监控
你是否也曾经遇过这样的情形: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当发现没有新信息时会产生很深的失落感;每天无数次登录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变得极度焦虑;逛街购物时只要遇见心仪的商品,马上打开手机对比价格……
实际上,这些统统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日前“游戏障碍”被确定添加至“成瘾性疾患”,而“手机成瘾”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除了使用者之外,软件开发商们也开始正视问题的存在。不久前,“谷歌”与 “苹果” 在推出新手机系统时,不约而同地开始内建“提升数字生活质量”的功能,例如“隔离通知干扰”及“纪录App”的使用,在我们看太久视频网站时主动提醒我们要休息一下。
在这场优化革新中,“TIME CHECK(时间校正)”功能内置了对于手机使用时间的监控,每周系统会给我们一个手机屏幕和各个app(手机软件应用) 使用时间的报告总结,并能让我们自行设置每一个app的使用时间。当app到达预设好的使用时限之后,手机就会像闹钟一样提醒我们说“嘿,该停下来”。此外,优化后的“勿扰”模式也值得一提,其中关闭提醒的功能被设计得更加方便,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设置,从而更专注地工作,或者彻底放松休息。
人类的心智和大脑,并不是为大量多线程任务而设计的,那些为我们“制造信息”的“供应商”们,显然也已经察觉到“多线程焦虑”的发生不是一件好事。不少专家纷纷表示,“人性化”的科技已经开始抬头,人们正在不断地反省科技在创造的同时所带来的焦虑。
专家声音
信息过度,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或许就在五年前,“随时”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新邮件通知,尽可能“实时”看到新闻快报,通知列表上排满了“待办事项”……这些都是让我们感觉“很酷”的事情。但今时今日,随着身边的资讯和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常常在某一个“坑”中愈陷愈深,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呼啸而过,然后在追逐新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开始陷入某种压力与焦虑的循环。
不可否认,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手机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随时都想跟上新进度的压力;跟上更多信息,读完了,反而有了空虚的焦虑;于是又花更多时间来看新信息,想要填满这样的焦虑。这好似一种无限的循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资讯,我们在心理上为何没有“获得”的快感,反而会感觉不适呢?
“曾经有一份伦敦大学研究者的报告说,信息过度对人的影响可能比吸大麻还糟。他们声称,如果你吸一支大麻烟,你的智商可能暂时会减少四分;可是只要处于随时收发资讯的状态,你的脑袋甚至可能完全关机,智商的整个十分都会丧失,有点像夜晚睡不着而导致头昏脑胀的那种感觉?!惫阒荽笱睦硌ё伊醢倮锢鲜Ω嫠呒钦?,道理很简单,是因为我们不断觉得必须停下来检查有没有“新资讯”,以致把专注力都耗竭了。
这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对这种“看见小红点就忍不住想去点击”的强迫性行为,创造了一个时髦的名称——信息狂躁症。
不只是“焦虑”那么简单,刘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持续处于分心状况下的心理状态,还会使我们分辨不出那些原本可提高生产力的有用资讯,结果减损了应有的生产力?;痪浠八担褪枪ぷ餍氏陆?。
“小红点”榨取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如果我踢那只蜥蜴一脚,会发生什么事情?
信息狂躁症的根源深植在人类的进化心理学里。刘老师告诉记者,在祖先进化的热带大草原上,人类必须提高警觉,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去满足内心对待外界的所有好奇。这种新奇感,会激起早期人类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克服绝种的恐惧,然后去探索可能大有所获的问题;同时也会鼓励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去收集各种外界信息,以此探索未知。
“现在的我们确实处在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只要有探索的意愿,透过网络几乎可以接触到任何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八淙绱?,‘信息焦虑’其实没办法靠收集或是追赶来消除的。因为这时代的新东西多到不可思议,我们最终不可能什么都学会。”刘老师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屏幕上那个最能引起我们探索欲望的 “小红点”。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小红点”的发明源于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因为人们的理性反应总会慢上半拍,所以要用鲜艳的红色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为的是要在第一时间调动人们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同出一辙的是,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手机,上面各类通知以及鲜艳的图标,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榨取”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手机等电子产品之所以会让我们‘爱不释手’,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延长使用时间为目标,用各种各样的机制设立正反馈。我们探索的欲望一旦被满足,大脑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种物质,从而令我们感觉愉悦?!绷趵鲜λ?,“如果这个满足期望的时间得到无限延长,那么我们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加倍。所以无论手机还是游戏,都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甚至上瘾?!?/p>
在多巴胺的“鼓励”下,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感,在源源不断地支持我们接受新的资讯,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焦虑。幸好无论如何,地球是圆的,或许走出信息焦虑的方式,会比我们想象得更简单。
专业建议
转移焦虑
减少对信息的依赖
焦虑并非洪水猛兽,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但我们的生活总不能被一颗“小红点”所控制。要知道,我们的精力、记忆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际,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首先是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当面对过量信息时,要学会把信息进行归类,并及时放弃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大脑的清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强迫自己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以打破‘强迫性接收’的制约?!绷趵鲜λ?,“其次,就是要学会静下心来,告诉自己信息并非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每天让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时间,好好沉静一下,关闭外界对自己的干扰?!?/p>
很多情况下,“信息焦虑者”大多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曾有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媒体从业人员、广告策划人员、网络编辑等职业,这些都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刘老师建议,如果想摆脱信息轰炸的困扰,不妨在工作之外减少外界信息的摄入,取而代之地培养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也许可以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想要避免焦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刻意降低自己对各类资讯的积极度。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时间选择’,意识到自己现在想要照顾与专注的事情还有更多,于是势必要做出‘时间投注’的抉择?!绷趵鲜Ρ硎?,在信息焦虑的世界中,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找到让自己不焦虑的方法。(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编辑:赵彦
关键词:信息焦虑 手机上瘾 网络综合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