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浙江工业 美丽蝶变——“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系列综述·转型升级篇
嵊州年产领带3亿多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1圈;诸暨大唐镇年产袜子75亿双,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6圈……一个个块状特色产业,在浙江经济地理版图上犹如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拼成浙江工业化的绚丽图景。
改革开放,浙江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块状特色产业居功至伟。但进入新世纪后,原先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遭遇严峻挑战。
资料图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八八战略”为进入新世纪后的浙江工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浙江随之开启新型工业化的新阶段。
15年来,浙江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浙江制造”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发挥块状特色,发展先进制造
省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浙江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和发展浙江省制造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浙江省产业优势、针对某些产业弱势、着眼于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工业化进程中,“块状经济”应运而生,“资源小省”逆袭成为制造大省。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是浙江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比握憬∥榧窍敖皆?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说。
块状特色产业有产业组织效率高、富民效应强等优势,也有“低小散”等先天不足。当遭遇电、地、水等生产要素瓶颈时,原有的粗放增长模式就会面临“天花板”。
要突破“天花板”,块状特色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胺⒄瓜冉圃煲怠闭庖患咔罢靶缘闹卮蟛渴鹩υ硕?。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浙江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浙江全面吹响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角。
2008年,浙江下决心打造作为块状经济升级版的现代产业集群,开展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提升块状经济的层次和竞争力。
2011年,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基础上,浙江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等八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分别占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7.0%、48.8%和9.6%。如在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一个集中了高端研发中心、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企业的千亿级汽车全产业链已然形成。
与产业集聚区异曲同工,2015年省两会期间,浙江省正式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与传统块状产业的精准对接成为特色小镇的一大特色。海宁的皮革时尚小镇、黄岩的智能模具小镇等一大批脱胎于块状经济、抢占优势产业中高端的制造业小镇纷纷涌现。
如果说各类平台是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躯干”,那么标准、质量、品牌就是先进制造业的“经脉”。省委、省政府把全力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三强一制造”)作为浙江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力先进制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今年5月10日,第二个“中国品牌日”,35家浙企集体亮相上海滩,实力演绎“浙江制造”品牌故事,展现了多年坚持的品牌战略给“浙江制造”带来的新风采。
强化比较优势,构筑新的优势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既要立足现实,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先进”程度,不断强化比较优势;又要放眼未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拓展临港重化工产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习近平2003年6月24日在全省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11日,巨化集团迎来自己60岁生日。六十载岁月荏苒,巨化已从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化肥厂,一跃成为以世界最大氟制冷剂生产基地为核心,产业高新化、生产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时针拨回到2002年12月29日,巨化老员工至今还清楚记得,习近平来巨化考察时,勉励他们要跻身全球氟化工知名企业。
巨化的成长之路,是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多次谈到,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
这些年,浙江牢牢抓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些关键招数,一方面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另一方面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浙江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省委书记车俊强调,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改造提升有着广阔前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7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劲,全省掀起新一轮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高潮。今年5月,《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根据该计划,到2022年,全省通过改造提升形成1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的优势传统制造业和若干经典产业,打造15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50家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浙江的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从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向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转化,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浙江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如影相随,“两化”融合走在前列。
15年前的全省工业大会上,浙江对信息化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把握‘先进’二字,结合浙江实际,这种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p>
近年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日渐清晰,步伐进一步加快。2014年,浙江出台全国第一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2015年发布全国第一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建设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浙江涌现出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中控、新华三等一大批在全球都叫得响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3年超万亿元。2017年,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24%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7.1%。
今年初,浙江决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经济转型。
以科技赋能“新制造”成为企业界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浙江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1%、8.5%和8.3%,明显快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今,浙江正积极谋划在现有优势产业中筛选并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杭州现代安防产业、环杭州湾新型纺织业、宁波舟山绿色石化、杭州湾新区汽车制造业……正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阔步前进。
紧扣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强省
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实现“腾笼换鸟”和“浴火重生”。
——习近平2006年3月20日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06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2003年3月17日,习近平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清华大学商讨合作事宜。同年的12月31日,浙江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15年来,浙江创新的脚步紧锣密鼓。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创新驱动战略被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四个强省”——“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
坚持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浙江收获了一份优异的创新成绩单:
截至目前,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位;专利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6%。
一批创新平台的落地,放大了浙江创新能级。当前,浙江省共建成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39家。
建设东西总长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可见浙江发力创新的决心。2017年9月6日,由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之江实验室挂牌成立。举全省之力,浙江要将之江实验室打造成为汇聚全球科研人才的开放型创新基地,跨学科集成的平台型创新基地,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枢纽型创新基地。
一大批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成长壮大,增强了浙江的创新实力。目前,全省已授牌83家企业重点创新研究院,成为浙江企业自主创新的第一梯队。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在全球顶级网络安全大会——美国“黑帽子”大会上演讲的首个中国人范渊,2007年来浙创立了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年后,范渊带领团队把我国网络安全研究能力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像范渊这样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大批到来,打造了浙江人才“梦之队”。截至2018年4月,浙江省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78人,创办企业400余家,已上市或挂牌近30家,占全国一半左右;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12人。2017年,省会城市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今年4月4日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书记车俊再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浙江要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使人才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p>
坚持创新,浙江永不停步。前不久举行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长袁家军表示:“下决心大干科技创新,加快打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率先建成创新强省。”
传承发展理念,推动三大变革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6月初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铺展开三省一市加快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蓝图,也传递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省委书记车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特别提到贯穿三省一市的G60科创走廊。他说,要以此为契机,落实好共建G60科创走廊协议,整合利用区域重要科创资源,共同把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集聚带。
无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还是G60科创走廊,正成为浙江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迎接?;胩粽街胁欢峡缭?浙江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倒逼转型升级,淘汰传统产业中污染大、能耗高、产能过剩的企业或产品,出清“僵尸企业”,推动浙江量大面广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以“浙商回归”拉动转型升级。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连续多年实施的“浙商回归”工程三箭齐发,吸引一大批在外浙商返乡投资兴业。
以“四换三名”“三强一制造”提升产品质量和层次,涌现了大批名企、名品、名家。2017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29个。
“两化”融合实现新飞跃。抢抓“两化”融合发展机遇,率先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实施“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行动计划,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浙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78.69提高到2016年的98.15,由全国第5位提升到第2位。
新旧动能逐步转换,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八大万亿产业,成为浙江产业的八大支柱。2015年起,浙江着力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万亿级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42.3%、39.1%、26.5%。
近年来,浙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浙江工业企业利润继2016年位居全国工业大省首位后,2017年利润总额又比上年增长23.2%。
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浙江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步子越来越坚实,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21.9%,比2008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从2012年的23.0%提高到2017年的35.4%。
省委书记车俊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浙江发展已经迈向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面临的不再是发展速度和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动能和结构问题。要按去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着力推动理念转换、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效率转换和环境转换,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征途上,浙江瞄准国际标准和世界科技前沿,对标“中国制造2025”,正在续写“浙江制造”新篇章。
后记
在瞬息万变的发展环境中,任何发展优势都不会一成不变。从粗放式发展到依托新优势、新动能,浙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历届省委遵循“八八战略”的指引,向着“先进”的方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有效施策,让浙江工业生机勃勃。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道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浙江制造”正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浙江 产业 创新 发展 制造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