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懒惰是传染?。考钢植坏貌环赖南执?/span>
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表现症状,认定为一种新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进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预计将于2022年1月起正式施行。如此,以前我们说玩游戏可能会玩成“精神病”,竟然就一语成谶了。
人类的身体的确很奇妙。就算是众多科学家研究了N年,仍然有许多无法被确切或彻底了解的奥妙。比如人类的脑神经活动、基因突变、癌症的治疗等。各种新型疾病也在翻着花样地刷新纪录,有很多如今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新型现代疾病,一直让人难以捉摸它们的起因,也无法用药根治。
游戏成瘾
WHO负责人在公布“游戏成瘾”是一种疾病的同时指出,“有估算显示,玩游戏的人中有2%至3%会存在游戏障碍”。负责人还特别强调:“期待在各国的诊断病例增加、推进研究,能有助于确立治疗方法?!彼?,给“游戏成瘾”定性,主要还是希望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参与游戏的人更应该因此而警惕自己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警惕自己的游戏行为是否引发了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等方面的任何不良变化。
近年来,电竞专业已成为学校里的一堂正式课程,电子竞技也成为国际奥委会官方认证的体育项目,中国电竞行业正进入爆发期。这时候提出“游戏成瘾”是一种病,更值得大家理性地区分“爱玩游戏”与“游戏成瘾”,也是提醒大家对“游戏成瘾”这件事要严肃对待,正规治疗。
主要症状:
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与日常生活相比更重视游戏,即使出现健康受损等问题仍然继续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其实非常严格,当事人的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专家建议:
游戏本身作为一项娱乐活动,也没必要全面禁止,要戒除任何一种成瘾习惯,都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必要时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游戏成瘾”的趋势,应该及时地建议甚至要求对方每天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与此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培养除了游戏之外的其他娱乐方式的兴趣,尤其是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有氧运动。
懒病
你可能想不到,“懒”居然也是一种病。它原本叫“慢性疲劳综合征”,近年,人们给了它一个非常专业的新名字叫“系统性运动不耐受疾病”,因为原来的名字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让那些患病者更懒得去认真面对。
如今,这种系统性运动不耐受疾病正影响着全世界至少2.6%的人口,而且女性多于男性。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意志力不够坚强的个人表现,只不过这种表现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人们懒得去运动,懒得去学习,甚至懒得去工作。的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曾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因为懒,可能间接或直接引起各种疾病,最终导致减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20万人,且逐年增长。
但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能量生产会出现显著降低,这不仅为理解这种复杂疾病添加了生物学基础,也证明这并不是一种仅凭意志力就能解决的疾病。它可能是一种“肌痛性脑脊髓炎”,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压力大与疲劳引起的,还可能是因为一些病菌传染导致的,比如一种能导致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的布鲁氏菌。但目前仍无定论,也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症状:
包括精力下降、食欲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碍、肌肉酸痛、体力或脑力活动后身体不适,等等。尤其表现为强体力劳动、强脑力劳动或激烈的情感表达后不适症状出现加重,即使睡眠后仍未能得到改善。
专家建议:
如果觉得相应症状的发生,已严重地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就应立刻到医院就诊。而在做诊断前,医生还需对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先排除一些炎症引起的不适,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X疾病
其实自2015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公布一份优先研究疾病名单,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全球公共卫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鼓励科学家加强研究,协助诊断和治疗?!坝蜗烦神本褪瞧湟?。今年早些时候,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名单,一种被称为“X疾病”的现代病曾引起过一阵恐慌。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这份名单上所说的“X疾病”不过是除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病毒与马堡病毒、拉萨热、中东呼吸症候群(MERS-CoV)和SARS、立百病毒疾病、裂谷热、寨卡病毒外的一种未知疾病而已。因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严重的并在国际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流行性疾病,所以才特意被提出,但目前它可能会由哪种病原造成还是未知。世界卫生组织只是希望各相关部门尽快对这种未知的疾病进行跨部门的研发准备。
“X疾病”可能从多种源头形成,包括化学武器意外泄漏和恐袭结果,也可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或是人、畜频繁接触的传染而出现新的疾病。它未来有可能因宿主、环境等改变而容易大范围地流行,并夺去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的性命。它也可能并不是像SARS与中东呼吸症候群那样是新的疾病,而是与埃博拉、寨卡一样都是很古老的疾病,也可能像去年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合成的类似天花的马痘病毒,令外界忧虑会从实验室意外流出,甚至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增加“X疾病”出现的风险。
主要症状:
未知。
专家建议:
对这种“X疾病”,国际社会应尽早做准备,加强医疗体系应变能力,以便在新疾病爆发时,尽早得出诊断方式并研制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入名单,也是期望各国政府能加强投资地方医疗,增聘更多的医生和护士,应对不时之需。
电磁波过敏
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电磁波过敏症的:是人们经历了他们认为是由于电磁场暴露而引起的医学症状的一种情况。事实上,早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得出结论,认为电磁过敏症是由于电磁场暴露而引起的,但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大多数试验发现电磁过敏症患者无法区分真实电磁场和假电磁场,因此,也有人怀疑它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或者是一种“反安慰剂效应”的表现——即你觉得这种东西会让你生病,于是你就生病了。
但世卫组织布拉格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指出,无论产生那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某些人而言,电磁波过敏症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痛苦。
如今我们生活在电子化时代,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产生电磁波的物件,电磁波辐射本身的确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可能大多数情况下,微量的辐射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但一些体质特别敏感的人却会因此而有过敏反应。但我们已离不开电子产品,因此每天都不得不暴露在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以及愈加频繁的移动通讯环境中。
主要症状:
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可能造成神经过敏,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皮肤疹、头痛头昏、眼睛灼热、恶心呕吐、疲劳虚弱、关节肌肉疼痛、血液循环不佳、麻痹、脸肿胀、下腹收缩痛、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症状,并进一步引起心悸、偏头痛、抽筋、中风、烦躁、沮丧、慌张、精神不集中、平衡感及内分泌失调、记忆力减退、浅眠失眠和淋巴肿大等症侯。
专家建议:
只要远离电磁波,各种症状应该都会很快就消失不见。不管它是否真的因电磁辐射引起,如果患者觉得身体发出了一些警讯,那么就应该重视,因为就算是因为心理压力而产生的症状,长期积累下来,也会造成很多严重的身体伤害。
编辑:赵彦
关键词:懒惰 传染病 现代病 游戏成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