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国故事最生动的讲述者是事实本身
最近,一名美国网友分享了自己眼中的中国与西方媒体笔下的中国,引发许多“歪果仁”的共鸣。不少老外现身说法:有人说即便中国小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程度都堪比美国大都市,也有人引用数据说该撕掉中国“山寨大国”的标签,因为这里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的20%,仅低于美国……
百闻不如一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生活、旅游,实地探究后恍然发现印象中国与现实中国大相径庭。一来,中国的现状并不像西方媒体宣传的那么糟,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国家。二来,很多方面实则已经把西方国家甩在了后头。比如,便捷的网购系统,买东西只需“扫一扫”;发达的高铁网络,“早上广东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不是梦……如此种种,无不让当初因媒体报道而对中国“不抱期待”的老外刷新认知、啧啧称赞。前几天,因笑谈“中国的开水厉害得不得了”而走红网络的意大利留学生,更是在毕业典礼上毫不吝言对中国印象的转变,“来到中国发现这个地方太好了,这儿的机会比欧洲多。”
其实,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么多年来,戴着有色眼镜的他们,不知道生产出了多少让人啼笑皆非的言论。比如,中医成了“中国人爱喝有毒草药”,中国女性“依然地位低下要裹小脚”,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开车,等等。种种抹黑报道,扭曲了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而今天,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摆脱西方媒体勾勒的陈旧认知框框,转而被中国圈粉,成了“宣传大使”,为何?当然不是西方媒体的报道风格集体转向了,恐怕也不是中国的外宣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一个个具象的成果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歪果仁”对中国印象的转变印证了这句老话。很大程度上,中国故事也好,中国形象也罢,既是“讲”出来的,更是脚踏实地发展出来的。当硬实力与日俱增,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自然水涨船高。过去,我们一直苦于国际传播格局的“西强东弱”,也常常陷入有理说不出或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这种尴尬,固然有自身传播能力不足、外部蓄意扭曲的因素,但根子恐怕在于当时的国家实力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发展有了“历史性转变”,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自然变得逐渐客观乃至“刮目相看”。
对外如此,对内亦然。近日,台湾亲绿智库“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成年人有49%对大陆有好感,首次超过对大陆反感的比例。而民意逆转的背后,恰是两岸实力的悬殊对比:岛内经济萎靡、一地鸡毛,大陆充满活力、蒸蒸日上。
旧邦新命,弥久而常青。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国形象的打造永远在路上。持续奋斗、提升国力,积极创新、讲好故事,才能引导更多人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国 故事 国故 讲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