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自律加严管“拴住”流浪犬
新华社杭州6月20日电题:自律加严管“拴住”流浪犬
新华社记者王俊禄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连续发生流浪狗伤人事件,无辜受害者中不少还是少年儿童。人们在痛心之余不禁追问:犬患难除症结在哪儿?对流浪犬该如何妥善处置?如何在爱犬与管犬、法律与情感中间达到平衡?
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是人类的伴侣和宠物,乃至“忠实的朋友”。但那些脱离人类豢养流浪街头的犬只野性难驯,危害公共安全。对于流浪犬,有人喊打,有人喊疼。人类和犬类等的和谐相处之道,恐怕还须在一个“养”字上做文章。既“养”之,则安之,应当是最基本的遵循。从各地情况看,不少流浪犬的产生正是由于养犬人弃养所致,数量日多,繁衍无序,终成祸患。
据统计,流浪狗的来源多数是遗弃,少数是走失。从源头上严格认养准入,避免随意遗弃,应为破除犬患的治本之策。作为养犬人,应将对犬只的爱首先体现在对其生命和安全的全程负责上,加强自律,规范管理,自觉进行犬只登记和防疫。
作为管理部门,则应着力实现依法、严格、细化管理。目前所有城市基本都有养犬规定,对可豢养的犬只种类、遛犬时段、环境卫生等都有详细规定。一些地方还要求办理养犬年检手续,犬只死亡、失踪或者养犬人放弃饲养的,要办理注销手续,否则不得再养犬;一些地方探索了积分制,扰民、不拴狗绳等不文明行为要扣分,并将其与诚信系统对接,实现养犬市民的自我管理;部分地区探索了用芯片植入等技术手段,对犬只进行随时定位,一方面方便主人寻回,一方面可以有效追踪,查到遗弃的责任人予以追责。
规章制度不可谓不严密,但恶犬伤人事件仍时有发生。症结在于完备的规章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治犬为末,管人为本。各地应在强化管理上下真功夫,严格认养准入、倡导文明养犬、鼓励群众监督,把法律、道德、情感三条线拧成一股绳,形成松紧有度的约束力,一头拴住犬、一头管好人。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市民的幸福感,也应让栖息其间的“人类的朋友”感受到温暖,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应共同努力,拿出爱心,形成合力,让流浪狗重新找回温暖,让城市更加和谐有序。
编辑:秦云
关键词:自律 严管 流浪犬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