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台湾各界热议两岸青年文化交流
培养集体记忆 增进了解认同
——台湾各界热议两岸青年文化交流
□汪灵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痹谌涨坝谙妹啪傩械摹暗谑旌O柯厶场さ诹熘谢幕⒄孤厶场鄙?,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陈国军引用年轻人都很喜爱的系列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台词,来形容两岸青年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
随着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深入进行,两岸青年交流也日益频繁。两岸同文同种,文化交流是两岸青年拉近距离、加深了解的重要抓手。正如陈国军所说:“青年在文化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然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这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不可回避的挑战?!?/p>
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旺旺中时副总裁兼《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表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根源是斩不断的,两岸同根同源,都将中华文化耳濡目染地传承下来。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当局采取很多“去中国化”的举动,在岛内遭到民众非常大的抵制。对于中华文化今后的发展,王绰中说:“我期待,未来两岸青年不但要有传承的使命,更要有开创的雄心。”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说,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两岸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面向未来的重要时间节点,两岸青年文化交流这一话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两岸青年而言,新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用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交流、了解、认同,意义重大。正如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晓所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全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认同和凝聚情感的重要途径。”
增进两岸认同
“大陆人没有素质”“台湾人眼界狭小”……海峡两岸之间的一些误解与偏见,绝大部分来自于双方的不了解与信息不对等。面对这些偏见,必须通过交流增进心灵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冬梅认为,应从文化认同角度来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改善中华文化的影响方式,塑造两岸青年“共同情感”。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世新大学兼职助理教授何溢诚则建议,应培养两岸青年崭新集体记忆,增进了解彼此的能力,从“两岸视角”“两岸意识”发展到“两岸认同”。
闽南师范大学的台籍教师施沛琳一直关注台湾少数民族青年的自信与未来。她提出,在共创未来愿景的前提下,建议两岸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经常性文化交流,彼此交换文化复兴的经验。在创新的新时代潮流下,能够进一步进行创意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高层次文化交流平台办得越来越有特色,与此同时,也要创造更多持续性机制,加强两岸青年体验式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碧ㄍ迕笱Ы淌诩媪桨堆芯恐行闹魅窝羁腿衔蠢纯梢栽诟慕桨督涣髂J缴舷鹿Ψ?。
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台湾青年许晋铭今年30岁,是土生土长的高雄人,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他说,自己选择来大陆深造就是因为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受到了大陆学者的启发和鼓励。
“青年关乎国家和两岸未来发展,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两岸关系的方向,举办交流活动能够唤起台湾青年对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毙斫衔诖舐降奶ㄍ迩嗄暾诎缪荽俳桨度诤系闹匾巧?。
对于如何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陈国军给两岸青年指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是要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经常性对话互动,探索创新两岸青年交流模式,包容差异、消除隔阂、增进认同。三是要坚持知行合一、见诸行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共同做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两岸 青年 台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