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粽香千里寄相思——曼谷华人的端午节
新华社曼谷6月18日电记者手记:粽香千里寄相思——曼谷华人的端午节
新华社记者汪瑾
33岁的坤许是生在泰国首都曼谷的第三代华人,职业是一名视频设计师。每年端午节,他都会兼职干另一份工作——粽子接单员。
坤许的兼职与他的中国血统密不可分。坤许的爷爷奶奶民国年间来到泰国定居,子辈孙辈都出生在泰国。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坤许家中几乎无人会说中文,但中华传统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坤许家每年都会接到粽子订单。起初订单主要来自街坊邻居,后来通过口口相传,曼谷很多华人家庭都会找坤许预订粽子,订单量每年稳定在4000至5000个。受中国电商的启发,坤许打算明年开通自己的网上商铺。
从曼谷的叻抛街往里走,几经迂回才能找到坤许的家。平日里,这是一栋普通的民宅;端午节前后,这里被临时启用为粽子铺。门口挂着一串串包好的粽子,一旁的蒸锅炊烟袅袅。
在中国,粽子有南咸北甜之分,风味大不相同。泰国华人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雷同的食材清单上。虽远离故土,他们还是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因地制宜地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在泰国,粽子的“内涵”丰富,堪称“八宝粽”。除了糯米,里面的馅通常有香菇、咸蛋黄、甜芋头、中式香肠、猪肉、花生米、虾仁,以及泰国特色的甜品白果。
坤许说,这种配方是曼谷多数华人家庭采用的配方,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在端午节当天,泰国华人往往将粽子供奉在台上举行祭拜仪式,即“拜粽子”。坤许说,他们祭拜祖先,通过“拜粽子”向自己的华人血统致敬。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订单从曼谷各个角落汇聚,平日里隐性的中国元素像潮水一样泛起。在海外,中华传统节日的模式也许无法百分之百还原,但是对华夏血脉的认同感,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油然而起。
吃着粽子,品味食材、时间和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远离故土的漫长时光里,和当年下南洋时的勇气、坚韧、勤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起,才下舌尖,却上心头。
编辑:秦云
关键词:曼谷华人 端午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