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家国情怀·天人和谐·文化自信——从端午文化看民族精神传承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家国情怀·天人和谐·文化自信——从端午文化看民族精神传承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自宸
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戴五色线、喝雄黄酒……每逢农历五月五日,形式多样的端午节俗在全国各地上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屈原投江殉国,九死不悔;伍子胥伸张正义,刚烈不屈;勾践卧薪尝胆,务致国强;曹娥投水救父,刚毅壮烈……端午节起源与几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这些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关怀和人伦情感。
而今,端午节更多地被说成“起源”于营救和纪念屈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说:“将端午节与屈原连接起来,意在表达对于祖国的忠诚,体现了民众对于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认同。”
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当前有必要不断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将端午节民俗活动与中国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学者李汉秋说,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弘扬屈原的人格节操和家国情怀,举办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端午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大赛,既合传统又合时宜。
天人和谐
驱邪避毒是端午文化内核的另一个重要取向。
《礼记·月令》说,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端午节,仲夏时的这个节日,正当“五毒醒不安宁”。智慧的先人们选定了一些相应的活动来面对、契合这个重要关口:端午节时,人们要戴五彩线、挂艾蒿、喝雄黄酒、制五毒符、吃五毒菜等等,以期留住和发扬一切祥瑞,避免一切不好的事物发生。
端午节是中国人对于自然时间认识的智慧体现。民俗专家刘魁立说,在中国的时间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奇数节日构成的节日序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人一年时间生活中地位最重要、节俗内容最丰富的几个节日之一。此后千百年,端午节作为中国古代时间文化的一部分,不断传承发展,节俗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远播于日本、朝鲜、越南等地。
“端午节将自然中的阴阳与身体、生命观念有机结合,由此生成的文化走向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绷旨谈凰怠?/p>
文化自信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比如彝族都阳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
由是观之,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生活往来,为端午节本源性传统带来多样性的包容、发展?!绷旨谈凰?,端午节习俗传承过程中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和振兴端午文化?民俗专家沈建东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林继富说,在全球化时代弘扬端午文化,要在继承端午节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彰显端午节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自信力。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文化 端午节 端午 传承 自信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