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民营医院可以营利 治病救人是底线
在一份“绝密”的《男科最新内营销模式》培训资料中,出现一些有违医院形象的表述。比如,如何判断病人的支付能力?该培训资料称,可以“看病人的穿着打扮,看衣服的品牌、质地”,还可以“问病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等。(《南国早报》6月10日)
如果这种教材属实,不免让人“大开眼界”。一些医院坑骗病人已越来越“专业”化,也越来越“职业”化。更可悲的是,报道称,某地有3家医院是“全国民营医院同行学习的楷模,民营医疗领域的标杆”。
必须承认,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也不能回避一些乱象。民营医院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案例时见媒体报道。近日,医疗中途加价的问题被集中关注,比如有媒体报道湖南一女士为治疗腋臭,手术中途费用从1560元加到5600元。
据《南国早报》报道,一些民营医院招聘医生要求“复诊率高”,即擅长对病人深度开发、过度治疗,忽悠病人多次复诊,故意拉长疗程……由此不免使人发问,究竟是医生变成了商人,还是商人变成了医生?
医生可能是无辜的,该谴责的是他们所在的民营医院为何如此——不完成任务,就拿不到提成。而一些民营医院奉行灰色乃至黑色的运营模式,无非是为了敛财,把经营医院当成了生意,把病人当成了砧板上的鱼肉。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院当然不是做慈善,他们有权利谋取利益,但谋利方式该是正当、合法的。
吊诡的是,这样的医院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何还能大行其道,甚至活得很滋润,不愁“生意”?相关报道揭开了一个秘密——内部人士介绍说,民营医院会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推广,就是砸钱给搜索平台,你一搜病名就跳出某个民营医院链接,一点击就有对话框弹出联系方式,对方会扮演男科主任、妇科主任、不孕不育科主任,热情地“跟踪服务”,直到你乖乖到医院治疗为止。
多年以来,病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投诉中,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等乱象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投诉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过度医疗”“医疗欺诈”并未有准确定义,更遑论提供执法支撑。与此同时,一些民营医院背后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也让他们有恃无恐,有错不改。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社会办医,比如早在3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落实社会办医各项税收优惠,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当前,我们的民营医院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不是过于白热化了,而是根本就不充分。民营医院前景无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该良性发展,却迭出乱象,究竟是发展的阵痛还是秩序的缺失?
“在沉重的广告、房租等费用以及盈利创收压力下,部分民营医院难免产生违规冲动。”有业内人士如此坦言。不应回避民营医院的实际困难,但这不是作恶的理由。既然进了这个行业就须守法,既然选择了治病救人就应有底线。对民营医院扶助与监管并不矛盾,而民营医院既想赚钱又不服管,显然不可能。像媒体披露的那些乱象还是早日绝迹才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院 民营 病人 治病救人 底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