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今年财政安排20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百万人以上
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王 浩
担当现代农业主力,一年培训百万新型农民
西瓜熟了,河南省夏邑县北岭镇朱厂村的瓜农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走进村里,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像一层层翻滚的白色海浪。在大棚里拨开绿油油的西瓜藤,就能看到圆滚滚的西瓜。
夏邑是西瓜之乡,今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14多万亩。村民武凯承包了30亩地,管理60个西瓜大棚,都是新品种。武凯说,作为种瓜“新把式”,刚开始种的时候,浇几茬水,施多少肥,容易得哪种病虫害,都不太懂,积蓄投进去了,担心赔,心里没有底。
改种新品种并非易事。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说,现在居民对“米袋子”“菜篮子”要求更高了,县里要紧紧跟上市场变化,鼓励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除了大田作物外,夏邑重点发展西瓜、食用菌、反季蔬菜等产业。老传统遇到新产业,不少农民出现“不敢种”“不愿种”的心理。
梁万涛说,农民的顾虑源自缺乏技术和管理知识。县里发挥农广校的作用,组织60多名老师送技术下乡,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让农民学中干、干中学。只要有意愿、有产业的农民都可登记报名。截至目前,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涌现出了不少“种粮大户”“西瓜能手”。
经过培训,武凯的担忧消失了,他的手机会定期收到县农广校的培训短信通知。夏邑县为瓜农量身打造培训课程,农广校老师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当授课内容,瓜农上课积极性很高?!靶液美鲜补莶〉某跗谥⒆?,我及时发现,避免了损失?!蔽淇?,他种的“早佳84—24”西瓜品质好,行情一直不错,一亩地能赚1万多元,实现增产又增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技术更新换代,对农民的要求更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由于城市对乡村的人才虹吸效应,乡村振兴“缺人”现象尚未根本扭转,务农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基本现状还未根本改善,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8%。农村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
张桃林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乡村人才缺失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学员遴选、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逐渐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和会经营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500万人。
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涌现在广袤田野中。201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
缺什么教什么,在产业链上培养实用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重在培育。作为主阵地,各级农广校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为他们全方位培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正是大热天,朱厂村的瓜农们准时到村委会二楼的教室里听课,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农民听得津津有味。夏邑县农广校老师司冬梅说:“利用下午1点到4点半这段空闲时间,组织瓜农集中培训。”
司冬梅说,农民们都是带着问题来学。批发商对西瓜品质要求很高,传统种植方式难以适应,县农广??枇酥柿堪踩纬?,专门教授如何节肥节药,大家热情特别高。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产业不同,需求各异,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把课堂和产业紧密结合,农民种什么,老师教什么。县农广校进专业村、开专业班、培养专业农民,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梁万涛说,夏邑县把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相结合,随着农民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县里农业产业壮大。全县3万多人从事食用菌产业,产值达12亿多元,发展反季节蔬菜、西瓜、大白菜等经济作物30多万亩。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说,农广校坚持送教下乡,把教学班开在田间地头,在农业产业链上开展人才培育,实现教育培训与农业生产周期同步,实践实训与农业生产环节融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河北省平泉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当地培育食用菌、设施农业和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平泉市农牧局局长秦凤彬说,发展新产业,需要推广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农民会面临不少新问题,培训不应该还是“老一套”,应该与时俱进。
秦凤彬说,提高师资质量,一方面要增强内力,提升农广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广借外力,对接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等。平泉市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农、林、菌技术推广中心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湖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广湘农科教云平台,将农业专家、基层农技人员汇集到线上,农民可随时随地在线咨询。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蔡小汉介绍,系统可根据农民需求,精准挑选靠近当地、与产业相匹配的专家,及时指导,省时省力,深受农民欢迎。
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入库教师6.4万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5%以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冯志勇说,农广校要多方争取支持和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大体系、大格局。
扶持政策倾斜,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超过80%的新农人的创业项目集中在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等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在新领域大显身手的同时,也遇到了新挑战。
陕西省凤翔县槐北村的张凌云是省里评定的高级职业农民,2011年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开办仔猪繁育场,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技术。张凌云说,因为养殖技术不到位,创业之初大量仔猪死亡,第一年就损失了20多万元。
接着张凌云又遇到了经营管理上的难题——规?;炒戳诵笄莘啾阄廴?。她本意是带领乡亲们致富,却因环境问题引发大家不满,她心里很着急?!霸谝怀锬怪?,我参加了县里开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把烦恼反映给了老师,经过培训,我了解到生态循环是现代养殖的必然趋势?!?/p>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张凌云的养殖合作社升级为农业公司,她按照生态养殖的理念,建设了良种母猪繁育场、设施蔬菜基地、生物有机肥加工厂等,变粪为宝,让公司有了新的盈利点?!芭┕阈2唤鎏峁┡嘌?,更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我可以实时通过微信群向老师请教问题,结识了一批专家和同行?!?/p>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向朝阳说,应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不仅仅是办培训班、请专家办讲座,还应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并针对用地、资金、技术等难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帮衬,真正解决农民实际问题。
河南省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套餐”。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介绍,针对资金难,河南设立100亿元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资金、6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保险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优质保险服务,降低农民经营风险。
不少地方探索增强农民的职业属性。上海市金山区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实施社保缴费补贴激励,个人缴费部分的80%由财政补贴,每月人均补贴1000元左右。苏州市与农业院校联合办学,选择符合条件的农民,开展学历化、职业化的“订单式”培养。
张桃林说,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扶上马再送一程,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0日 10 版)
编辑:曾珂
关键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