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13年漫长囚禁的“中场休息”:离监5天感受自由
原标题:漫长囚禁的“中场休息”
5月10日,四川省崇州监狱的服刑人员陈家安吃过早饭,没有像往常一样排在队列中走向劳动车间,而是留在了监舍。
这一天是陈家安离监探亲开始的日子。接下来的5天,他将暂时告别漫长的监禁生活,回到家庭和社会。
这已经是崇州监狱今年第三次开展离监探亲工作,往年通常只有一次。在这之前的大背景是,春节期间全国共有311所监狱批准999名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离监探亲活动,在司法行政系统还是第一次。
脚步声越来越近,陈家安迅速起身,双手紧贴裤缝。
“走吧?!奔嘤窬?。
8年来,他第一次跨过监狱门口那道粗重的红色警戒线,向远处的滚滚车流走近。
第一天:陌生的回家路
陈家安是在一间会议室见到父亲和两个妹妹的。
他们没有拥抱,也没有哭。以往大多数隔着玻璃的亲情会见,双方总是哭的时间多,说话时间少。这一次,坐在一旁的父亲也没怎么说话,只是不停地从纸袋里拿出新买的衣服,想让儿子穿上。那天崇州突然开始下雨,天气阴冷,陈家安只穿着短袖的囚服。
过久的期待在这一刻相顾无言。今年元旦获批离监探亲的崇州监狱服刑人员杨严记得,见到家人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母亲只是轻轻拍着他的手,“先不说,先不说”。
陈家安向监狱作出一连串的保证,包括每天早晚在固定时间给监狱打电话“报告活动情况”,并跟父亲一起在监督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之后,他才把新衣服的标签扯掉,从头到脚换上。他看上去高高瘦瘦,如果纸袋里装的囚服和番号牌不被发现,他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陈家安在离监探亲教育大会上
1994年颁布实施的“监狱法”规定,监狱可以根据情况准许离监探亲。按规定,离监探亲的服刑人员不需要民警押送,也无需穿囚服戴手铐,依靠自觉主动返监。为了降低脱逃等再犯罪的风险,监狱将前期的筛查工作织得像蜘蛛网一样细密。
在司法部2001年发布的《罪犯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探亲规定》中,要求服刑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执行有期徒刑二分之一以上、宽管级处遇、服刑期间一贯表现良好、探亲对象常住地在监狱所在的?。ㄇ?、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等4个条件。在此基础上,监狱还要多次、多层级研究评议,并在近年加入了心理评估,预判可能产生的风险。
全监共几千多名服刑人员,陈家安是获准离监探亲仅有的两人之一,也是2018年崇州监狱参与离监探亲的第三十一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在离监探亲这一天,他们急切地脱掉囚服,暂时放下过往,只想当一回儿子、丈夫、父亲。
并不是所有离监探亲的服刑人员都有机会再次扮演这些平凡的角色。王国涛的父亲在他服刑期间去世,他甚至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回家尽孝的方式只能是在坟前长跪不起。

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签署离监探亲监督责任书
回家的路是陌生的。有人在监狱里关了近10年,经常把2015年说成2005年。早些年家人需要坐长途大巴来接服刑人员,如今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车,土路也修成了高速路?;丶伊礁龆嘈∈钡某党蹋录野彩贾胀ψ叛?,双眼盯着窗外。入狱那年他19岁,喜欢穿皮鞋,觉得像个大人。8年后,他脚上穿着崭新的白色运动鞋,妹妹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爱穿这种鞋。杨严没有再回到以前跟母亲和姐姐租住的房间,这几年母亲在外地打工,自己攒钱买了一套有电梯的公寓。王国涛的儿子长高了。邱迪的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出来,矮小了许多。
对他们而言,许多记忆都很难跟眼前的景象重合。陈家安看到10年前在地震中被震垮的房屋,如今修葺一新。他的认知就像那些垮塌的房屋一样,需要被一点点重建。
第二天:被遗忘的罪恶
总有些地方是熟悉的。这些年来,陈家安的父亲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添置了不少家具,儿子的房间始终没动?;丶业谝惶焱砩?,陈家安几乎没怎么睡,他已经不习惯在黑暗中入睡了。
他想到晚上父亲拉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个好人了?!庇窒氲桨滋焖叱黾嗲?,狱内公示栏上印着监区服刑人员犯罪致死人数,他入狱时,曾让这个数字上升了一位。
陈家安的父亲至今不知道他的犯罪经过,只知道9年前一个冬天,原本在家务农的他跟同村一个绰号叫建娃的朋友走了,说要出去赚钱。陈家安小学肄业,修过路、挖过矿,但干的时间都不长。那次去都江堰,建娃说他的“大哥”彬娃碰上了点“麻烦”,就一起去“帮忙”。出发的时候3人各自在兜里装了一把小刀,当时他身边的年轻人中许多都有这个习惯,也是一种“时尚”。
陈家安已经记不清打过谁、被谁打过,只记得那是一条幽深的巷子,天已经黑了,没有路灯,两旁是居民楼,隐约有做饭的香味。出事之后,陈家安在“彬娃”的安排下去了彭州,“当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是几天后在茶馆被捕时才知道有人在那场打斗中失去了生命,指认现场时,地上有一大滩血迹,那时才感觉到害怕。根据法院的判决书,行凶的是“彬娃”,而陈家安也参与了打斗,被判13年。他被带走时,桌上的茶还冒着热气。
那次“帮忙”持续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他的人生却从此被改变了。
王国涛也曾让狱内公示栏上的数字上升一位。起因同样十分琐碎,一次跟朋友喝酒,觉得邻桌的声音太大,两桌人就借着酒劲打了起来,酒瓶哐啷碎了一地。
在失去自由之前,家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跟家人的分离往往比被捕时来得更早。出事时王国涛的父亲还健在,但他不敢回家,在外躲了好几个月。邱迪在一次冲突中砸了对方的老虎机,并拿走了里面的钱,被判抢劫罪。他曾经在外潜逃7年,甚至躲到了西藏,几年没跟家人见面,手机号换了好几个,出门会戴上一副没有度数的眼镜。同样犯抢劫罪的杨严生活在单亲家庭,在大街上见到父亲他会装作没看见。陈家安离开家不久就换了手机号,因为“不想让父亲找到他”。
但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家成了唯一的主题。监狱民警会不定期对离监探亲的服刑人员进行“视频点名”,他们必须和家人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家也是唯一能忘记他们罪恶的地方,没有人主动提起那段往事。直到探亲结束,陈家安的父亲也没有向儿子问起当晚的经过。杨严每次说起自己的愧疚,母亲总会把话题岔开。张新然的哥哥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王国涛入狱的时候儿子还小,这些年他总是告诉儿子自己在监狱上班。
身体的记忆会不合时宜地提醒他们自己还是个服刑人员。尽管前一天熬了夜,陈家安早上还是不到6点就醒了。他习惯性地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在监狱整理内务一样,直到母亲夺下他手里的扫帚。在家短短几天,她只想让儿子好好休息。陈家安几年前患上了口腔溃疡,严重的时候疼得吃不下饭,体重比8年前轻了很多。
这几天,陈家安在大多数时候是个普通人,甚至带有更多的善意。服务员端菜上桌他会说“谢谢”,遇到窄窄的路口要请别人先走。只是总有一些场合需要他的真实身份。县城的医生问:“怎么拖了这么久才来检查?”他说:“在里面待了几年?!?/p>
“里面”和“外面”似乎是某种获得普遍默认的暗号,对应的动词是“进去”和“出来”。
“出来了吗?”他的情况比较严重,医生希望能进行长期治疗。
“还要进去。”
第三天:十年巨变
陈家安回家的第三天是5月12日。这一天,整个中国都在纪念同一件事:汶川地震10周年。亲历者只是一小部分人,而陈家安就是其中之一。10年前,他的爷爷奶奶在地震中丧生,旧居如今已经只剩下一段残垣。
那时他刚刚出去打工。家在汶川县雁门乡的高山上,只有悬崖边的几亩梯田,早年只能种些玉米和番茄。地震那年,从国外引进的车厘子树刚刚栽下,需要好几年才能长成,家里生计困难,打工是唯一的出路。
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还没“进去”。可是灾难的降临不分内外,大地在同一时间开始摇晃,四川省内多所监狱跟不远处的居民楼一起裂缝、垮塌,服刑人员们和普通人一样,冲出房屋的时候来不及带上任何东西。事实上,他们除了家人的照片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私人物品。被关押在阿坝监狱的杨朝华当时因杀妻刚刚入监一个星期,地震的时候正在监舍学习行为规范。他右手有残疾,原本对活着并不抱什么指望,但那一刻的第一反应还是:跑。
一栋楼里几百名服刑人员从各个楼层往下跑,跑过平时需要听从指令才能越过的监舍、过道、大楼的一道道铁门,一直跑到空地上。远处依山而建的围墙正在垮塌,但没有人继续往前跑,那块空地是最安全的地方,事后很多人说,那一刻他们唯一想争取的自由就是活下去。
幸运的是,四川省内靠近震中的几所监狱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几小时后,所有服刑人员已经在空地集合,民警和特警都已到位,床铺和被褥也被搬下来,整齐地摆放在棚子底下。那块空地就是他们的监舍,点名依然每隔一小时进行,睡觉、起床都有口哨作为提醒。对服刑人员来说,阳光和空气既是自由,也是束缚。灾难为他们重新建立了一座牢笼。
在当时,“牢笼”不只是存在于监狱里。由于地震,灾区的许多道路无法通车,通讯也已经中断,许多还在外地的民警也要赶回监狱,在路上穿过漆黑的隧道,睡过拥挤却安静的集装箱。回家的路陈家安整整走了两天两夜。
对监狱来说,这座天然的牢笼并不可靠。几天之后,受灾最严重的阿坝监狱开始了对服刑人员的“千里大转移”,把服刑人员分批次转移到其他监狱。杨朝华是最后几批被转移的服刑人员之一,他记得天不亮就被带上一辆大巴车,跟邻座的服刑人员戴同一副手铐。两侧车窗都被报纸遮挡,他不知道自己将被带往何处。从茂县到崇州的直行路面已经无法通行,只能绕路,平时几个小时的车程走了整整一天。为了确保押解途中的绝对安全,服刑人员被规定中途不能下车,车上有一个移动马桶,为了不上厕所,很多人一天都没有喝水进食。直到将近凌晨,车子才驶进崇州监狱的大门。

“5·12”地震后,崇州监狱组织服刑人员紧急转移
陈家安的跋涉也终于到了终点。到家时,爷爷奶奶已经遇难,他和家人在废墟中挖出了遗体。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按照羌族的风俗,他们在去世之前就准备好了一对木棺。被发现时,遗体和木棺一起被压在碎石之下。
那一年,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特地开展了一次震后离监探亲活动。有人的孩子在地震中丧生,也有人的父母成了终生残疾。汶川博物馆里常年播放着地震一瞬间地动山摇的视频资料,陈家安的妹妹看了几秒就捂着嘴跑开,他在后面默默递上纸巾。如今走在汶川街上,他几乎找不到一点往日的影子。经历过地震和入狱的双重灾难,他对家乡的陌生感是成倍的。
正是从那年开始,四川监狱的离监探亲工作开始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并且走在了全国绝大多数监狱的前头。2017年,司法部提出“治本安全观”,鼓励监狱通过各种手段激励服刑人员改造,各地再次大规模试点离监探亲活动。10年来,每年崇州监狱都会在春节安排服刑人员离监探亲。而从今年开始,频率和人数都大大提升了。
地震也间接促使四川监狱加快了“从山区到城市、从田间井下到车间教室”的转移速度。震后,崇州监狱已经从距离城区几十公里的山上全部转移到了城区西郊,监区与居民区仅一墙之隔,几百米外就是喧闹的菜市。以前监舍的通铺也改成了上下床,监区内有了电视、书架和心理咨询室,以及规范化的小学课堂。
陈家安和杨朝华就是在监狱内获得小学毕业证。杨朝华今年刚刚符合离监探亲的全部条件,原本也申请了离监探亲,可是因为剩余刑期还有4年多,风险较高而未能获准。
“盼了这么久,还是没盼到?!彼诘某导湔诩庸ぴ卤窈?,这让他更加失落,因为上一次跟家人一起吃月饼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
“当前离监探亲工作开展的主要阻力是容错纠错机制还不够成熟,监狱民警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很大?!背缰菁嘤窬嫠咧泄嗄瓯āぶ星嘣谙呒钦撸罢庖彩呛芏嗉嘤嗄昀疵挥锌拐飧龉ぷ鞯脑?,怕‘惹麻烦’?!彼拇嘤低橙匆恢痹诩岢?,12年来批准了4387名罪犯离监探亲,全部安全按期返监。
地震之后,陈家安曾经“非常听话”,在家里老老实实种地,“哪也不敢去”。可一年多以后,真正的牢笼还是来了。
第四天:与家和解
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13日,陈家安在入狱前从来没为母亲庆祝过这个节日。这天他决定,自己去地里采摘车厘子,让父母在家休息。车厘子树早已长得老高,并成为了汶川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每年车厘子成熟的四五月份是最忙碌的时候,陈家安觉得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帮家里做的事情了。
家庭带给他的并非像这短短几天一样,只有温暖。父亲从小对他很严厉,印象中从未表扬过他,也从未有过像样的沟通。邱迪的父亲因为他逃学,曾经把他捆起来送回学校。
杨严的父亲曾经在打他时把衣架都拍断了,下岗之后经常喝酒,有时会“发酒疯”。他和姐姐从来都是匆匆把饭吃完,避免跟酒后的父亲说话,“他都说一些很无聊的话题,比如让我们以后去当工人”。他入狱之后,父亲曾经写信给他,责备他不听话,还把自己曾经得过的“先进工人”荣誉证书复印给他看。杨严当场撕得粉碎,跟母亲说不要让父亲继续写信了,“那么多年都没管过我,现在倒要管了”。

杨严给父亲看自己在狱内获得的荣誉证书
这次回家,严厉的父亲们都老了。杨严的父亲还住在离婚前一家人住的房子里,他和姐姐的房间一直没动过,曾经玩过的沙袋和双截棍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灰。这次回家,他特地把自己在监狱里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都带在身上,摆了满满一桌子。父亲仔细端详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好”。他下岗之后做了厨师,做好一桌饭菜总喜欢问孩子们“好不好吃”,也曾想听到一声“好”,但孩子们总是显得很不耐烦。破碎的一家人坐在一起,能聊的话题跟以前一样少,父亲最终说带他们出去散步,绕着新修的公园走了两个小时。
邱迪已经听不懂轮椅上中风的父亲说的话,只能靠猜。张新然的母亲在得肺癌之后还坚持去监狱看过他,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他记得母亲以前是个很讲究的女性,喜欢浅色的旗袍,现在却终日卧床,头发全白了。而王国涛永远见不到父亲了。在监狱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在没人的监舍跪着哭了一个多小时,面前摆了几根香烟,权当祭奠。他曾经梦到过父亲带着笑容说“终于回来了”,却又突然消失在眼前。
对服刑人员来说,“父亲”这个身份很难有机会做得更好。王国涛的儿子不爱说话,跟他打电话的时候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有时干脆不应”。他把原本夹在驾驶证里的儿子照片放到囚服的衣兜里,时常想起从前开车的时候,儿子喜欢钻在他握着方向盘的臂弯里。作为父亲,如今他只能从一张张照片中感受儿子的成长。这次回去,他特地带儿子去当地的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泡温泉、看电影,儿子只喜欢看喜剧片,生活给的悲伤已经够多了。
张新然的女儿不愿意让父亲拉自己的手??页せ崾保看味几鲜λ怠鞍职殖霾盍恕?,她已经“快编不下去了”。
邱迪曾经有做父亲的机会。当时他尚未入狱,女朋友已经怀孕5个月了,最后还是做了引产。“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被抓,害怕孩子没有父亲”。
杨严很讨厌别人说自己像父亲。尽管他们都有些急躁、固执,还都当过兵。他唯一一次记得来自父亲的关怀是送自己入伍的路上,父亲说了什么已经不记得,只记得自己一路都不停点头,希望对话赶紧终止。相比关心,他更能记得父亲的过错。
这么多年,他始终没叫过父亲。探亲结束之前,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勉强叫了一声,心想“叫就叫吧”。他说自己出狱后有时间的话还会去看望父亲,但“很可能没时间”。
第五天:“自在”与自由
陈家安离监探亲已经到了最后一天。监狱规定在下午4点半之前必须返监,否则以“脱逃”论处。这一次,他跟家人的告别并不忧伤,甚至有些轻快。他申请了假释,如果获准,他就随时能跟家人重聚。
回监那一刻,陈家安觉得释然。关押太久,他一定程度上已经跟社会脱节,走在外面总觉得惶惶不安。大多数人入狱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和微信朋友圈,也没有打车软件。王国涛打车送儿子上学,下车前还在掏钱包,妻子悄悄跟他说“已经在手机上付过了”,他觉得很不好意思?;氐郊嘤哪且豢?,是囚禁生活的重新开始,却也让他们获得了另一种自由,不用奋力追赶时代的自由。
很多服刑人员已经习惯了监狱规律的生活。监狱里每个人都是一串编号,任何行动也都有缜密的轨迹。陈家安能流畅地背诵整本《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即便回到家里,有人问起他的编号,他依然会不自觉地把右手抚上左胸,那是他的番号牌所在的位置?;氐郊嘤?,他说:“出去不自在,回来才自在?!?/p>

监狱民警与服刑人员
监狱的生活也让他们重新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世界。探亲期间,邱迪特地去书店买了本《货币战争》,他在监狱曾经看过这个系列的其他分册,很感兴趣。入狱后,他突然发现以前自己过得浑浑噩噩,“金融?;戳硕疾恢朗窃趺椿厥隆?。这几年他自学了素描,经常临摹其他服刑人员的家人照片,画完就送给对方,却从没画过自己的家人,“觉得拿不出手”。陈家安喜欢打篮球,高瘦的他是前锋。杨严每天劳动结束后都要在监区前的篮球场跑步1小时,读书笔记做了十几本,衣兜里总是装着一支笔,他说“想活的面积更宽广一点”。
通常用不了太久,参与过离监探亲的服刑人员就能彻底跟家人团聚,最长的剩余刑期也只要1年左右,最短的只有几个月,他们没有太多“自在”的时间了。服刑人员之间有独特的打招呼方式,生人见面先问一句:“你还有多久?”现在的杨严会不好意思地回答:“还有3个月。”他觉得自己刑期将满对别人是一种伤害。他发现,通常关系好的服刑人员刑期都差不多,这样更容易获得心理平衡。
陈家安有时会想象自己出去以后的日子。母亲已经亲手绣了几双小鞋子,放在他的衣柜里,男款女款都有,那是给他未来的孩子准备的,尽管他还是单身。在他老家,结婚生子依然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陈家安的妹妹和男朋友一直没有结婚,准备等他出狱再办。原本妹妹想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他,还给他带过照片,他欣喜地夹在几十张家人的照片里,时常翻看。只是对方没等到他出狱就嫁人了。他不打算在本村找,因为“名声已经不好了”。杨严的母亲跟他聊起这些,他说,“现在不是我挑人家的时候”,“还是事业为先”。

陈家安和妹妹
陈家安原来想过出狱后放羊,因为“赚钱快”。现在只想先踏踏实实帮家里种车厘子。杨严喜欢旅游,出去后想先痛痛快快玩几天,“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做了两年老病残监区的监护员,现在的邱迪觉得“生死有命”?!懊扛鋈硕加凶约旱拿?,不在乎长短,在乎质量?!彼缘锰谷?。
几年前,杨严的姐姐帮他把QQ账号昵称改成了“倒计时”,签名就是他剩余的刑期,每年改一次。进入最后1年后,签名变成了每个月改一次。现在停留在“3个月”。他自己在心里把这个单位变成了“天”,每天早上默默地减去一位数字。数字越变越小,他却不敢再想了。因为“越想时间过得越慢”。
第五天半夜,陈家安迷迷糊糊醒了过来,睁眼的时候以为自己还在家里。他想起真正的夜晚是黑色的,想着那片黑夜,他突然觉得安心,很快又沉沉睡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服刑人员为化名)
编辑:曾珂
关键词:13年漫长囚禁的“中场休息” 离监探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