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加速推进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我国应加快抓住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新一轮分化和重组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核心技术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各环节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也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全球信息化发展呈现新趋势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并且不断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与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互动融合,快速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变革,全新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到来。当前,全球信息化进程正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日益加快。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先进计算、高速互联、智能感知等技术领域创新方兴未艾,类脑计算、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虚拟/增强现实乃至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技术及应用创新层出不穷;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体系正在加速建立,竞争的焦点从单一产品转变为技术产品体系和生态体系的竞争。伴随网络化、融合化和体系化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领域技术与产品形态正不断创新发展,新一阶段的技术和产业演进脉络日渐清晰,并不断产生新的平台、新的模式。
二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并购整合规模、频度、范围屡创新高。半导体产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垂直整合产业生态链中的稀缺资源和关键要素,全力打造自身在产业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谷歌、苹果、Facebook等公司持续并购大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应用开发、平台服务等公司,传统设备、软件巨头水平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资源,抢占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先机。
三是互联网普及进入拐点。当前全球互联网普及进程逐渐开始减速,预期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持续强化。与此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城市等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接入主体的变化,将对网络的技术创新、应用形态以及服务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四是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治理?;チ鸩匠晌嗣巧缁峤煌?、自我展现、获取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生活空间。互联网及大数据正驱动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协同互动转变,社会治理模式正从依靠决策者进行判断,发展到依靠海量数据进行精确引导。
我国数字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所依托的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未来10年,得益于我国政策规划的红利效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据资源禀赋效应、中国模式的国际扩散效应,我国数字经济还将迎来飞速发展。
一是政策规划的红利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颁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顶层设计,绘制了今后5到10年信息化发展蓝图,也给全社会释放了积极有利的信号。未来10年,将是信息化政策规划红利充分释放极为关键的重要历史时期。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枢纽。在工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向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工艺、装备、管理、服务全面升级,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确预判、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充分发展,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随之获得极大提升;在服务消费领域,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迅速。现代物流、在线金融服务、数据资源支撑等配套电子商务要素不断完善,基于自媒体、网络直播、社交网络、微视频等新型传播手段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三是数据资源禀赋效应。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也是提升信息社会智能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关键要素,被视为决定未来竞争能力的战略资产。我国拥有大国市场优势,网民数量巨大;网络企业运营能力优秀;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网络媒体、电子政务、网上银行、医疗信息等领域数字化水平较高。这些资源要素禀赋使我国在获取数据、积累数据和开发数据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是中国模式的国际扩散效应。当前,世界经济依旧处于后金融?;贝纳疃鹊髡?我国拥有相对完整的信息产业链和较高的生产能力,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网信企业将迎来难得的成长机遇。
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虽然我们面临发展数字经济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仍要看到,我国依然存在信息产业生态尚未成型、核心技术突破严重制约、高端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已经迫在眉睫。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软硬件产业生态建设?;∪碛布?是数字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发展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业,需着重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发展平台级产品构建“微观生态”,推进关键领域应用示范构建“中观生态”,指导基础软硬件产业发展构建“宏观生态”。
发展“微观生态”,需基于平台级产品,打通底层软硬件和上层应用的连接,构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垂直生态,如大数据平台、大计算平台、深度学习平台等;在“中观生态”构建方面,需进一步积极拓展重要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基础软硬件设备的替代应用,在这些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形成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中观生态”;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信息领域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既是构建“宏观生态”的要求,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建议持续推动信息领域前沿技术研发。目前,信息领域的多种计算范式正在逐渐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和服务这两个维度不断拓展延伸、迭代演进。核心芯片经过单核、同构多核等不同时期的发展,正向异构多核、类脑感知迈进;操作系统的发展进入以云计算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第三个阶段,并加速向网络化、平台化、一体化、服务化迈进;数据库技术和系统也经历了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阶段,正向云数据库和新型数据库发展。国外主要互联网巨头企业目前正加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技术,力图在不远的将来基于新型芯片、新型操作系统、新型数据库、新型网络等打造从底层到应用的全新生态,从而迅速打开全新的应用领域,形成新的竞争壁垒。发展数字经济,我国需进一步下大力气发展核心技术设备,统筹推动,做好前瞻技术研发工作。
三是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各环节的协调协作。数字经济的发展贯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各个环节,涉及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市场、政府等多方参与力量。要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环节力量需找准自身定位,加强协调协作。充分发挥区域间要素互补、分工深化和产业链、价值链互济的作用;各环节需遵循利用市场规律,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主动参与全球创新、交流与协作,抢占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契机,解决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型企业家队伍,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国际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治理体系,保持领先领跑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充实的获得感。(作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曾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数字 信息技术 产业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