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薄吨芾瘛分赋觯骸安菽玖懵?,然后入山林?!敝泄湃恕疤烊撕弦弧薄暗婪ㄗ匀弧钡恼芾硭枷?,其本质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这也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动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如果不把生态文明建设紧紧抓起来,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咬紧牙关,爬坡过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为?;ど肪匙鞒鑫颐钦獯说呐Α?/p>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爸喂谐#裎??!毙率贝?,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不断满足人民需要、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的宗旨和使命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主席强调:“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今天,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肪尘褪敲裆嗌骄褪敲览?,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继续下大气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六项重要原则是行动指南。习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ご蠡嵘系闹匾不爸忻魅诽岢觯杭岢秩擞胱匀缓托彻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ど肪?;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さ墓叵?,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行动指南。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制度保障?!靶≈侵问?,大智治制?!苯ㄉ枭拿鳎且怀∩婕吧绞?、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习主席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闭饩鸵笪颐且频髡媒峁购湍茉唇峁沟戎氐?,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绿色发展,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必须加大力度开展治理和修复。习主席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建设一支生态环境?;ぬ?,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军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主动作为
习主席在视察部队时多次指出,要支持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大力度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军队应主动作为、当有所作为。
注重加强相关立法及规章制度的完善。继《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ぬ趵钒洳际凳┖?,《关于进一步加大军队造林绿化力度的意见》等法规制度相继出台,我军逐步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改善生活环境、努力防治环境污染工作纳入法治化建设轨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继续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把军队环境保护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变局部单项治理为大规模综合治理、变单一绿化美化型为生态环保型,实现从单纯改善营区环境到生成战斗力保障力的转变。
积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军队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特别是在生态?;で然肪潮;さ墓丶厍?、自然灾害频发的重点地区,驻军部队可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合,不断提高防范、应对风险的本领,为驻地生态环境建设、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生态重建贡献力量。
做好军事环境?;すぷ鳌R栽し牢?、防治结合、治管并重、讲求实效、保障战备为基本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与部队战备训练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军事训练、演练中的环境?;ぃ行Х婪逗椭卫砭禄肪澄廴荆脊愦蠊俦錾拿鹘ㄉ璧耐贫吆褪导?;进一步加强营区绿化工作,组织开展“绿化第二故乡”“共筑绿色长城”等活动,打造绿色生态样板营区,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态 文明 生态环境 建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