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题: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华社记者胡喆、白国龙、吴振东
5月,即将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
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一声春雷,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年前,“科技三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总有一些时刻,值得被永远铭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13亿多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开启新征程,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顶天”“立地”“惠民”:中国科技站在历史性飞跃新起点
2018年5月21日凌晨,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我国计划实施的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迈出关键一步。
“我相信,下一个甲子,中国航天的触角能够伸向更远,只要我们坚持更科学、务实、协调的发展?!痹嗽鼗鸺胛佬羌际踝摇⒅泄蒲г涸菏克锛叶八?。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创新“顶天”。
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探月“鹊桥会”,在探索太空的星辰大海征途中从无到有,一往无前。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太空之路,前景广阔。
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预计将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尤其是近5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创新“立地”。
C919大飞机飞上蓝天、国产航母下水试航、歼20运20正式列装……
“不盲目跟跑,不人云亦云,中国式自主创新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奔?0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伟说。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在罗斯海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让五星红旗再一次在南极飘扬,填补了中国在南极太平洋扇区科考建站的空白。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认为,“历史性飞跃”彰显的是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实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工程创新的“多轮驱动”。
——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创新“惠民”。
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初步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肺癌、白血病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物垄断,国产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上市促使国外专利药物在中国降价超过50%……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复兴号飞驰、港珠澳大桥贯通……一个个重大工程技术成果,将我国从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向强国稳步推进,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科技创新红利。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当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千里马”竞相奔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育科技人才,是培育中国创新的“力量源泉”。
中国拥有8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笆濉逼诩?,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R&D人员总量535万,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竞相迸发。要加强激励,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获得感,下大力气引进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弘扬,在祖国大地上撰写科技论文。
从钱学森、邓稼先、罗健夫、蒋筑英,到黄大年、钟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的创新突破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
从青藏高原生态恢复到新疆地区棉花生产,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在棉花种植的田间,科研工作者用坚守和创新,铸就了属于人民和土地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硕果,不由白纸黑字写就,而是借用信仰铸就的如椽巨笔,撰写在祖国大地上,撰写给全体人民。
——“千里马”竞相奔腾,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近年来,在诸多院士专家的共同建议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科学家如何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等一系列问题,坚持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激活了万众创新的“一池春水”。
助推“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落后。没有一招鲜、几招鲜,没有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就会缺少机会。
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如今,站在新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科技梦”的助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掌握竞争先机。
“中国的‘科技梦’已经是好多代科技工作者的梦了?!?0年前,彼时还正值壮年的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参加了那场激动人心的全国科学大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眼中仍会泛起激动的泪光。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认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精尖技术”,中国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夯实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芯渴钦隹蒲逑档脑赐?,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认为,必须让创新人才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不断突破,夯实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解好创新驱动“发展方程”,紧握科技改革“点火器”。王志刚指出,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双轮驱动”,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才奠定了国家的今天,现在的科技工作者们更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到中国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中,不记名、不为利,真正为国家振兴做贡献?!毙炜锏纤?。
“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贝迪旖ㄉ枋澜缈萍记抗潞沤牵驹谛缕鸬?,研究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审议通过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一系列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磅规划和方案密集出台,清晰定位科技创新供给新坐标。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毙率贝俗鸥母镉氪葱碌暮频炊?,汇聚各方力量,我们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奋力拼搏、自强不息,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创新 科技 中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