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捏脊:振奋阳气调整脏腑
【治未病】
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一种古老而实用的内病外治方法——捏脊。
捏脊疗法是指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捏脊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背部与脏腑密切相关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其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指法”,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两指法”,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具有代表性的冯氏捏脊
“两指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誉为小儿推拿精品的冯氏捏脊疗法。
冯氏捏脊疗法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冯泉福教授在祖传四代、历时150年的临床经验上总结归纳出的一套成熟可靠的中医特色疗法。临床证明,冯氏捏脊疗法对小儿的常见病如厌食、便秘、营养不良、夜啼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等病的防治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冯泉福老先生经过多年的潜研,把冯氏医家祖传四代的捏脊手法分解成七种手法为一体的治疗手段,并作了详尽的说明。
推法:推法是捏脊术中的第一个手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术者用双手食指第二、三节的背侧紧贴着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而快速地向前一推。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注意的是,术者双侧食指在向前推动的瞬间,力量不可过猛,如果力量过猛,容易出现滑脱,或划伤患儿的皮肤。
捏法:捏法是捏脊术中的第二个手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术者在上述推法的基础上,双侧拇指与食指合作,将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捏拿起来。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捏拿皮肤的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重,影响施术的速度,患儿也会感到过度的疼痛。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患儿的皮肤容易松脱,而且刺激性小,影响疗效。
捻法:捻法是捏脊术中的第三个手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术者在捏拿着患儿施术部位皮肤的基础上,拇指与食指合作,向前捻动患儿的皮肤,移动施术的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边的波涛向前滚动。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左右两手配合要协调,向前捻动时不要偏离督脉,捻动的力量要始终均匀适中,中途不能停顿,也不要松脱,一鼓作气,从督脉的长强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或风府穴)。
放法:放法是捏脊术中的第四个手法,也就是上述推、捏、捻三个手法综合动作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个动作的瞬间掌握得当,可以使整个捏拿过程出现明显的节奏感。
提法:提法是捏脊术中的第五个手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术者从捏拿患儿脊背第二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目的是通过这个手法,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年龄大、体质强的力量可重一点,年龄小、体质弱的力量可轻一点。这个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在重提的过程中可发出清脆的声响。
揉法和按法:揉法和按法是捏脊术中的第六、第七个手法,这两个手法在冯氏捏脊疗法中是同时应用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术者在捏拿小儿脊背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揉中有按,按中有揉。这两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因施术面积仅有拇指腹部的大小,力量过强会使患儿感到异常疼痛。
需要强调的是,提法中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证进行辨证选穴:
厌食:大肠俞、胃俞、脾俞。
腹泻:大肠俞、脾俞、三焦俞。
呕吐:胃俞、肝俞、膈俞。
便秘:大肠俞、胃俞、肝俞。
烦躁:肝俞、厥阴俞、心俞。
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
多汗:肾俞、厥阴俞、肺俞。
尿频:膀胱俞、肾俞、肺俞。
此外,小儿如果头部的五官症状比较明显时,如双眼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鼻周溃烂;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咬牙惊悸等,具有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数种,均可在施术时捏至风府穴。
捏脊疗法的禁忌
冯氏医家在长期治疗小儿疳积的过程中体验到,为了更好地达到满意的施术效果,某些影响施术效果的饮食或调料,也应在施术中和施术后加以禁食。这些食品和调料主要是芸豆、醋和螃蟹。
芸豆是一种扁豆成熟后的种子,从现代科学来讲,其含有较高的植物蛋白及钙、磷、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素,但是这种食品煮熟后,质地黏腻,不易消化、吸收。因此,冯氏医家把它列为积疳病儿的禁忌食品,特别是在施术期间不能食用。
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调料,同时中医也把它列入药物之中。按照中药气味的归属,醋具有酸、苦、温等性能,食入过量,对人体就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过有关食醋过多对人体有不利影响的论述。如“多食损筋骨,亦损胃”,“多食损人肌脏”,以及“脾病毋多食酸、酸伤脾”等。根据前人的这些经验总结,冯氏医家在捏脊疗法的施术过程中,也把本品列为疳积病儿的禁忌食品之一。
螃蟹是我们经常食用一种美味佳肴,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它也曾作为药品之一列入《本草纲目》中。按照中医药物气味的归属,本品具有咸、寒的性能。因此,我们日常食用螃蟹时,常与具有辛温性能的姜汁一起同食,这不仅是为了调味,同时也是为了抵御本品的寒性?;加叙峄牟《?,脾胃虚弱,最怕寒凉之物伤及脾胃。因此,冯氏医家认为疳积病儿在脾胃功能尚未恢复之前,应禁食本品。从现代医学来讲,本品作为一种异性动物蛋白,容易使小儿发生过敏反应,加重疳积患儿的病情。
冯氏捏脊疗法的适应证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由于本疗法是术者双手施术于小儿脊背,因此,凡是影响施术效果的某些疾患,或者施术时小儿哭闹而可能加重病情的某些病症,均应作为本疗法的禁忌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小儿因为后背有疖肿、外伤,或者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的病情,应视为本法的禁忌证。
小儿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施术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可能有出现意外的险情,应视为本疗法的禁忌证。
小儿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患,或后天中枢神经系统因感染、外伤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的疾患,按照中医的理论,这类疾患因先天经络发育不健全,或因后天经络严重受到损伤,运用本疗法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也视为本疗法的禁忌证。
小儿患有出血性疾病,若被捏拿脊背或者因而哭闹,可能会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因此,这些疾患也视为本疗法的禁忌证。正患有急性热性病的患儿,也不宜同时进行捏脊疗法。
■延伸阅读
冯氏捏积疗法要求术者要有足够的体力和指力。施术时曲身不能驼背,固守丹田,手法轻快、有力,不能因指力不足而出现败指松脱。因此,术者必须练好指力等基本功,一直练到肩部出现酸痛,才能达到锻炼指力的目的。
基本功训练的具体要求:
一、 术者采用站立的姿势,双侧上肢伸平举于胸前,双手半握拳,并使手背朝上,然后按照做操的口令有节奏地进行双手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倾、尺倾和内外回旋运动锻炼。
二、 为了加强术者腕力,在上述腕部锻炼的基础上,可加上双手的负重练习。术者可用硬木做一对哑铃,锻炼的时候双手各握一个哑铃,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腕部锻炼。负重锻炼容易疲劳,因此也可以采取双手自然下垂的方法进行上述的腕部锻炼。
三、 为了锻炼双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和节奏感,术者可选用一双竹筷,采取站立的姿势,模仿敲击鼓点的动作,敲击桌面的一块棉垫。每次可进行三五分钟,每天可锻炼一两次。
四、 指力锻炼主要锻炼手指的指力和灵活性。取一支竹筷,从中间折断,取下半截备用。锻炼指力时,术者可采取坐势,双手按照捏积时的手势将竹筷捏紧,然后按照施术时的捻法动作,将拇指与食指间的竹筷在两指间迅速地捻动。
作者简介
佘继林是首都医疗惠民中医儿童医院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久咳、久喘、久泻,同时对小儿厌食、便秘、多动、抽动、夜惊、多汗等疾病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担任冯氏捏积疗法第四代传人冯泉福的助理、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中医药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作者:佘继林)
编辑:赵彦
关键词:捏脊疗法 治未病 禁忌 冯氏捏脊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