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物追索是较捐赠和回购更合理有效的文物回流方式
就近年的部分流失文物回流实例来看,回流主要包括捐赠、追索、回购三种方式。
捐赠,即个人或企业将其所藏或购买的流失文物捐赠给国家或国内文博机构等永久收藏。如上海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中有一万一千件来自民间捐赠;圆明园兽首中的猪首、马首是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捐赠;河北灵寿县幽居寺被盗的北齐释迦牟尼佛头由台湾星云大师捐赠,入藏河北博物院;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将《丝路山水地图》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笔者以为,企业和个人将自己购回的文物捐赠给国家或借给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展览和研究这种爱国行为,值得国家支持和鼓励。
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可通过跨国法律诉讼、双边或多边协议返还等法律途径解决,亦可通过外交途径申请赎回、国家或个人自行购回和捐赠收回。中国积极加入?;の幕挪南喙毓使迹纭豆赜诮购头乐狗欠ń隹谖幕撇头欠ㄗ闷渌腥ǖ姆椒ǖ墓肌泛汀豆赜诒坏粱蚍欠ǔ隹谖奈锏墓肌返戎匾?,亦为中国追索流失文物的重要法律依据。此外,中国还与意大利、印度、希腊、埃及等十国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出境文物的政府双边协定。国外亦有类似的成功追索案例,如文物流失情况与中国较为类似的埃及,已成功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追回了大量流失文物,仅2010年3月,便通过艰苦谈判从英国伦敦大学追回两万五千件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数量达到164万件。加之民间藏品,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能超过1000万件。直到近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文物收藏的兴起,海外文物回流的形势才得以出现。据统计,目前通过拍卖形式回流中国的文物将近10万件。

王献之 中秋帖
因此,目前回购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例如1951年,周恩来总理听说“三希堂”中的二帖,即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的《伯远帖》,被抵押在香港银行的期限已到,急需购回时,虽然当时国家外汇极度困难,但仍然拨出了48万港元,派文物局长王冶秋偕同徐森玉、马衡购回,最后将其拨交故宫博物院入藏,才使后人能够欣赏到完整的《三希堂》法帖。2000年,圆明园流出的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首、猴首、虎首以及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分别现身苏富比和佳士得,大众和媒体纷纷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和对拍卖行的愤慨,中国国家文物局分别致函苏富比和佳士得,要求其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然而苏富比和佳士得对此不予理睬,最终牛首、猴首、虎首被中国保利集团以3000万港元竞购回国,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则被北京市文物公司以1900万港元购得。自此,以12生肖铜像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2009年,鼠首和兔首现身法国拍场,均以1400万欧元成交。从1985年马首铜像售价1500美元,到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拍出1400万欧元,圆明园兽首铜像24年涨了1.2万倍。对此,有的人对兽首“国宝”地位产生了质疑,认为它们只是用金铜做成的清代水龙头,相较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并无太大的文物价值,在拍场能卖出如此高价,只是其“圆明园”的标签勾起了大众的爱国情怀,是民族情绪被商业利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圆明园兽首具有特殊的含义,很容易勾起人们的爱国情怀,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极具政治内涵和历史内涵,应让其尽早“回家”。
数量众多与价格高昂的双重因素,注定回购只能是杯水车薪,且市面上流通拍卖的文物,绝大部分是私藏品,而博物馆、研究机构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几无可能在市面上流通拍卖。因此,笔者以为追索是较回赠、回购更合理有效的回流方式,亦是中国和大多数学者提倡的唯一合理方式。
文物流失海外的既成事实已然无法改变,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在短期难以实现大规模流失文物回流的当下,在努力开展回流工作的同时,坚决联合多方部门及力量,严格控制现有的国内文物非法流失海外,或许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国宝的流失,成为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系列流失文物陆续回到中国,支持这股“回流潮”的,正是不断增强的中国经济实力。那么,这些年都有哪些绝世珍宝重归故土呢?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回归时间:2000—2013年
回归途径:竞拍、捐赠
200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传出拍卖圆明园牛首的消息,引发了部分香港市民和文化团体的抗议示威,国家文物局致函佳士得,要求停止拍卖并归还文物。但佳士得拍卖会仍如期举行,在多番竞价之后,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最终以高于起拍价近四倍的价格——700万港币拍得牛首,开启了中国文物回流的大幕。2003年,何鸿燊以600万港元购得猪首并将其捐赠给保利博物馆;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购得马首后将其捐赠给国家。2007年与2009年,苏富比与佳士得相继对圆明园鼠首与兔首进行了拍卖,最终由法国的皮诺家族购得,并于2013年将其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米芾《研山铭》
回归时间:2002年
回归途径:国家委托收购
2002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从日本征集回米芾代表作《研山铭》,国家文物局动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资金(该基金设立于2002年,由中央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人民币,用于征集购买海外重点珍贵文物,项目经费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运作),以定向拍卖的形式用2999万人民币购得,这也是该基金成立后回购的首件珍贵文物。
赵佶《写生珍禽图》
回归时间:2002年
回归途径:个人竞购
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会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缎瓷淝萃肌肥鞘来?3件宋徽宗亲笔画之一,据有关记载推断,该画于清代嘉庆之后宣统之前流出清宫。据了解,《写生珍禽图》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是宋徽宗亲笔作品,被一致公认是一件数百年来罕见的无价之宝。
龙门石窟佛首雕像
回归时间:2005年
回归途径:国家征集
2005年,龙门石窟流散海外的北魏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首、交脚菩萨头像、唐代火顶洞观音菩萨头像、波状高髻佛首、飞天造像(前五件均原为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收藏)、肉髻佛首、天王头像等7件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使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基金征集回国。同年10月,此7件文物由国家文物局移交龙门石窟博物馆,结束了其异域飘零的历史,回归中国。
皿天全方罍
回归时间:2014年
回归途径:私洽
201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商周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方罍器盖则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消息发布后,湖南省博物馆致信佳士得商议洽购事宜。国内拍行和买家也表示支持,呼吁华人个人藏家放弃购买。最终湖南省博物馆以2000万美元成功购得器身,同年6月,皿天全方罍器身回到中国,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自此,这件分离了近一个世纪的青铜重器,终于“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中国 捐赠 文物追索 文物回流方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