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低 蒜农该如何走出“蒜周期”?
蒜农如何走出“蒜周期”(产业振兴)
——来自大蒜之乡河南中牟县的调查
蒜价涨了,引发种蒜热;价格低了,导致卖蒜难。今年大蒜价格走低,蒜乡农民面临难题。蒜农如何跳出“蒜周期”,产业如何健康发展?日前记者到全国大蒜之乡河南中牟县进行了调查。
种多种少谁说了算?
跟风种植,供大于求价格低,应多发挥大数据预警作用
这些天,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蒜农燕芳,开着电动三轮打仗似的在村头和农田之间跑。
“今年种蒜肯定亏了,得赶紧卖,少赔点儿。”燕芳说着赶回地里,抱蒜装车,拉往村头,卖给客商。旁边,雇来的挖蒜工一个个蹲着身子,拿着铁铲,麻利地挖蒜、打捆。
燕芳算了一笔账:一棵蒜卖0.08元,每亩产蒜2.5万—2.8万棵,能卖2000多元。成本呢?以一亩地计算,蒜种700多元,上化肥、浇水200元,雇人种蒜、铺地膜500元,雇人挖蒜600元,算下来超过2000元?!翱杀鹜?,没算我大半年的人工钱。种4亩蒜,流转3亩地,每亩每年1200元,也搭进去了。”燕芳说。
中牟的早熟蒜从4月初上市,地头收购价从每斤1.6元降到0.5元。4月22日—27日,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内的鲜蒜均价为每斤0.55元,比起上一周,跌幅近26.67%。
“往年的早熟蒜每斤卖2.5—3元,现价是2015年以来最低的?!敝心蚕乩洳乇O市峄岢ち跎俪妓?。大蒜价格低迷,主因是种植面积增加,供大于求。大蒜市场流传一句话:“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2016年大蒜价格走高,提升了种蒜积极性。今年初,中牟冷藏保鲜协会成员走访25天,得出一串统计数字:2017年,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超过220万亩,全国达到580万亩,比2015年增加了40%。
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素梅说,2015年中牟县种大蒜28.5万亩;今年种植面积34.4万亩?!爸心菜馓锘疚榷ㄔ?0万亩左右。可周边地市的种蒜面积持续增加,市场趋于过剩?!?/p>
“云南、四川的鲜蒜运到河南,既新鲜,价又低,对本地冷库存蒜的冲击最大。”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常务副总经理李森说。
种多种少要看市场,能否有效调控?
“分散经营,政府不好干预?!敝心埠槿蠊喜俗ㄒ岛献魃缋硎鲁ず槔ニ担炙獗冉闲б娓?,技术门槛低,农民愿意种。“按正常行情,一亩蒜可收入五六千元。许多蒜农觉得,今年明年亏了,后年赚回来,照样够本?!?/p>
统计滞后,缺乏预警能力?!按笏庵窒氯ィ莶派侠?。即便种得多了,也不能拔掉?!蓖跛孛啡衔?,大蒜的价格与面积、天气、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种的面积大,遇到阴雨天、病虫害,不一定产量高,价格也未必低,所以难引导。
李森认为,万邦保存近10年的蒜价数据,只是蒜农很少关注、分析?!坝Τ浞掷孟钟惺?,建立大数据平台,及时反馈需求端的数据,引导农民适度种植。组织专家分析、宣传,破解市场与供应信息不对称的问题?!?/p>
种出来往哪儿卖?
网上销、农超接,多途径畅通销售,减少中间环节
距新郑机场不过30公里的仓库中,工人们正将一袋袋沾着泥土的鲜蒜送入自动化的分拣机,饱满的蒜头打包、装箱,进入物流网,发至全国各地。
这是农贸商人张银杰的仓库。这位80后农民发现今年大蒜难销,便找到电商企业拼多多,4月25日,拼多多上线“一起拼农货”,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收购中牟546名贫困户的2000多亩大蒜。上线当天卖掉33万斤,为贫困户增收100多万元。
“通过电商平台,一方面把消费者的订单集中起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把仓储物流中心建在产地,从地头收购,到车间分拣、发货给消费者,省去大宗批发、菜摊零售等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闭乓芩?。
专家分析,大蒜是调味品,短时间内网上销量大增,说明消费者认可了产地直销模式,这对农产品电商是个好消息。但推动农产品“触网”,当下最缺的是懂电商、懂农业、懂品牌又扎根农村的“新农人”。
眼下,中牟卖蒜更多依靠客商上门收购。在大洪村头,记者见到客商于泽安。他说,一棵蒜收0.08元,卖0.11元。从中牟拉到北京周边,运费6000元,每车利润2000元。“比起去年,每棵蒜少卖4分钱,赚得少,风险大,很多商户不愿来?!庇谠蟀菜怠?/p>
“让蒜农揪心的是,大蒜的价钱越低,收蒜的人越少,越往下压价?!焙槔ニ担暾飧鍪焙?,客商到村里一指蒜地就包下,每亩给蒜农6000元,挖蒜、损耗、后茬浇水全不用蒜农管。今年,每亩1000元都没人包地。进村的货车往年一天10多辆,现在只有一两辆。
卖到交易市场,是蒜农的另一选择。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地处中牟,增开交易专区,支持销售蒜薹、大蒜。郑庵镇贾庄村的张贵喜骑着三轮跑了5里路,一早来到市场。到下午,批发卖掉885斤蒜头,每斤0.7元,共619.5元?!拔衣羲猓刃藜簟⑷ツ?、装袋,所以卖的价高。很多人自己干嫌麻烦,雇人精加工,1斤蒜要3毛钱。当蒜价每斤3元时,这么做有赚头。现在每斤5毛钱,再花钱精加工,赔得更多?!?/p>
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洪昆最盼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卖个好价钱。他觉得,别看地头价便宜,到了城里的菜场、超市,蒜价仍不低,原因在于中间商层层加价。如果超市与大蒜合作社联手,就既能让蒜农多卖钱,又能让市民少花钱。
蒜农咋挣稳当钱?
期望上特色农业保险,引导差异化种植,扶持深加工
从长远看,如何让蒜农挣上稳当钱?
“设立大蒜种植保险,可增强抗风险能力。”王素梅认为,郑州市农委与保险公司洽谈,从明年开始,针对全市10项主导农产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中牟县的大蒜、西瓜品种入围。采访中,多位蒜农表示,如果每亩地的保险费用不高,又能确保合理的收益,愿意购买这项保险。
“特色农业保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灾害损失险,一是保本险。眼下,保本险已经展开前期工作。”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牟分公司经理张??硭?。
冷库存储,延长销售时间,是中牟蒜农、蒜商提高收益的办法。目前,中牟县有2800多名大蒜经纪人,142家冷库储蒜户,冷库可储量48万吨。中牟县平均年产蒜薹、大蒜30多万吨。去年,冷藏大蒜18万吨、蒜薹10万吨。此外,冷库面向附近的杞县、尉氏等县收储大蒜。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中牟原有两家大蒜深加工企业,其中一家因为环保问题被关停,剩下的一家加工能力有限。刘少臣说:“缺少专门的产业园,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制约大蒜深加工?!?/p>
“蒜片、蒜油、蒜粉在欧美市场较为走俏,在亚洲的认可度低,销量有限。同时,大蒜深加工企业投资大,环保要求严,县里没有重点发展?!敝心蚕匾幻涸鹑怂怠?/p>
“从蒜农利益的角度考虑,深加工必不可少?!绷跎俪既衔氪笮蜕罴庸て笠担乃馄梢苑?年,而冷藏大蒜最多存2年。深加工企业不但可以做大“蒜文章”,还可以加工洋葱、红萝卜等品种,服务更多农户。
打好健康牌,可提高附加值。中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种蒜?!爸心泊蟀姿狻笔侵泄乩肀曛静?,出口量一度达全国1/3。然而,当地没有知名大蒜企业品牌?!坝Ω迷诘乩肀曛静返幕∩?,突出无公害、绿色品质、品牌。同时,引导农民差异化种植,减小价格波动的影响?!崩钌?。
建设大数据平台,电商可以起到助推作用。电商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介绍,企业平台聚起3亿用户的消费大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区域喜好、采购单量、品类需求等信息可以直达产地。从去年开始,公司在湖北等地联合商家,利用数据指导贫困户,改善种养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马跃峰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大蒜 蒜农 蒜周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